冬季奧運開賽以來,有不少人好奇荷蘭何以小國之姿能夠在國際的各項賽事拿到不錯的成績,在2010溫哥華冬季奧運擠入得牌數前10名,而在今年2014 Sochi冬季奧運也暫以八面獎牌(已經追平2010獎牌數)位居第四。不少人心中就會有這樣的疑惑:到底是為什麼這個小國能夠培養出這麼多競技人才?
我對於其他的競技運動並不特別熟悉,但我在這兒參與了棒球在荷蘭。由圖片開場:個人觀察到" 積極推廣參與"是荷蘭競技運動強盛的秘訣(之一)。這張是在荷蘭當地的球隊練球時所拍得的畫面:一場室內虛擬棒球賽,而場館是地區運動中心。棒球在歐洲雖不特別盛行,但荷蘭在場地上並不匱乏,近幾年來的國際成績也讓我們備感壓力。從基層參與推廣棒運,是荷蘭發展棒球的一個重要的方向。
低成功率與高報酬在許多職業運動顯而易見,每個高薪職業運動選手都是萬中選一,無庸贅述。而在培養過程中風險評估的困難度在於,這些評斷,有時候是數據,有時候是藝術。在棒球領域我們常說的: TNSTAAPP: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pitching prospect"在真正訓練/上場前我們都不知道一位運動員的潛力在哪。
既然我們清楚培養專業運動員跟管理創投專案一樣,具有成功率低且不容易控制的特性,那麼如何選拔跟管理就相當重要。在這點上,荷蘭有他們獨特的地方。參與者眾,而且有完善的參與/退場機制
這裡要"選",就得讓"可以選"的基礎擴大。擴大參與群眾,就容易讓可能成功的案例被挖掘出來。舉例來說:帶有優秀運動員潛力的自然機率如果說是千分之一,那麼有一千位參與人口,就有可能挖掘出一位未來之星。荷蘭培養運動員並非特別由國家出手,而是像每個創業者一樣,先由FFF(family, friends and fool: 家人,朋友或笨蛋們)帶入門,開始玩小規模的比賽。這些FFF,除了家人,地區性的運動中心俱樂部之外,還有在社會文化中對於"運動"本身的倡導與參與。我的朋友家人曾經協助在他們社區以"認養簽名球,送孩子參加棒球學校"的方式,在社區募捐讓有潛力的小孩子能夠在棒球路上繼續深造。
到適當的年齡,家人跟選手可以選擇是否繼續參與運動走向職業化。不少荷蘭朋友在青少年期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半職業選手(如:青少年組柔道全國前三,荷蘭壘球國家隊或者是團隊競技滑船隊),他們多半是到了14/15歲再決定是否要繼續在競技項目內。人生的轉折點大概是在高中,決定是否要職業競技階段。退場機制來說,就算本來並不是就讀升學制內的高中,他們也可以藉由荷蘭專科教育體系內的專科學校再轉回來一般大學,在職場就業上並不會比他人落後太多。
從這張圖來看,挑選潛在優秀運動員就像創投基金在挑選投資專案。國外VC產業經常具有的樣貌是:VC投資人出資人(LP)跟管理者(GP)共同成立VC Funds之後,必須要審視在桌面上已經進展到不同階段的投資專案(Investments),來選擇是否要繼續投入跟培養創業者。上面提到的增加參與率就是提高"Investments"的數量。對於投資人來說,當不同階段的投資案量不足的時,就很難選擇出可以深入培養的公司,也降低了整體VC Funds可能的報酬率。換句話說,portfolio表現要好,案子的多元化以及可供選擇的數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換成在競技運動產業,整體國家的表現要好,那麼潛在能夠培養的運動員pool也要夠大才行。
除了直接推廣基層參與之外,間接引入外來人才提升競技成績是種立竿見影的作法。在本土(荷蘭歐陸區)參與短期內無法拿到直接成效的狀況下,不妨往海外(荷蘭加勒比海屬地)找尋契機。仔細看看荷蘭2013年WBC國家代表隊名單,28位球員中有14位都是出身於荷蘭在加勒比海自治領庫拉索群島(
參與者眾後,從這群參與者中選拔出來的潛在新秀也得要有持續性的資源投入才行。這些資源包括資金與訓練。以荷蘭的棒球運動來說,有潛力的孩子們在某個階段後就會開始參與專業培訓學校,接觸更專業化的訓練。這些棒球學校的資金來源,除了經營者本身的投入之外,還包括足球俱樂部的運動投資(Ajax與Feynoord/Sparta有附屬棒球隊),來自海外的策略投資,以及地方企業的贊助。
在荷蘭棒協網站上可以追蹤到的有六家棒球學校,這些棒球學校的訓練人員主要荷蘭國內高階的棒球隊合作。此外,在大聯盟球季休息期間,還會聘請專業球員前來指導(朋友說,洋基外野手Granderson在去年底有來一趟荷蘭),建立起與大聯盟球團上在培養球員跟選手往小聯盟發展的機制。
下圖是新創公司投資的資金流程圖:如果把這對應到棒球運動,IPO之後可以看成MLB發展,前端期就是少棒,青少棒,青棒的過程。3rd stage/Mezzanine,可看成小聯盟的培養期。
雖然最後的階段事實上是獲(名)利最豐,然而,其所需要需要投入的資源跟承擔的風險也高。荷蘭的棒球產業體系尚未完善,雖有一個半職業的聯賽,但這聯賽尚未能夠吸引足夠的觀眾,多半還是以廠商贊助來支持聯賽繼續進行,多數的球隊並還沒有足夠的資源(人才/資金)來承擔後續培養所需。
為了彌補本土棒球產業的不足,透過與大聯盟球團的合作,荷蘭的棒球學校設定他們的培養目標在把球員訓練到可以參與美國小聯盟體系的水準。與外界資源的連結,足夠他們養成夠多的"半成品",吸引更多運動員/金主投入這個市場。目前以投資階段來說,荷蘭棒運還是保留在FFF-Early Stage 1st/2nd:棒球學校的學費多半還是由家長負擔,少數優秀的球員可以得到更多的資源補助。
以長遠經營來看,接下來荷蘭棒運走向兩個主要策略:推廣觀眾人數(商業價值),以及繼續深化基層的參與,這兩項策略可以繼續吸引資源持續性投入,讓囿於自然條件的限制無法讓他們有完整的專業球季的荷蘭棒球能夠永續發展。
後記:既然是由冬季奧運起始,也從冬季奧運結尾。大家可能對於我們的冬季奧運代表隊有點陌生,除了兩位台灣長大的選手外,Mackenzie Blackburn,一位母親為台灣人的加拿大選手,也在我們的冬季奧運代表隊陣中。這是台灣近幾年來在一些相對冷門的運動上,積極吸引海外人才參與的例子之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