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Saturday, December 22, 2012

投資概念(1): 現金流量,股利與折現

穩懋(3105)縮短設備折舊年限 明年EPS少5毛 嚇跑砷化鎵買盤! 鉅亨網 (Dec. 22, 2012)

折舊費用, 有這麼可怕?少五毛,投資人就要大幅度賣出懲罰*?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A) 學會計的好狡猾在操縱盈餘
B) 我們應該來拆解一下看一下現金流量.....
C) 李組長眉頭一皺發現這案情並不單純................

對於入門證券市場的朋友,我經常會把下面的這個公式拿出來用。它很簡單,很基本,但也很多把戲!
(聲明:筆者沒有持有這家公司,在這篇文章完成日前後90日不打算做任何的操作。以下推論內容也不做為推薦買進或賣出的參考)

股利折現模型(DCF法):
這個公式告訴投資人,公司的價值是未來配發股利及出售價格的折現。有時候我們會看著D是股利,也可以把D換成現金流量CF,端看你投資在一家公司在乎的是甚麼。

小時候不懂事,老覺得這公式只是個"理論值"。其實,這背後的學問還可真不小。

在講複雜的案情前,先來一段歷史小故事:DCF法的由來。

大家都知道證券與證券市場的歷史很悠久,但真正學理化的時間確沒有這麼長。人嘛,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1920年代,道瓊大瘋狂與大崩盤,大家才真正開始審視到底證券的評價。而普遍認為,最早把這樣的概念學理化的,是1930年,Irving Fisher的"利息理論" (The Theory of Interest)以及1938年John Burr Williams的 "投資價值理論"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Value)

為什麼我會特別提到這段歷史?是因為John Burr Williams一書中,特別摘錄了一段老農夫給兒子這樣的打油詩:

  A cow for her milk, 養牛為奶,
  A hen for her egges, 養雞為蛋,
  and a stock, by heck,  唉呀,買股,
  For her dividends.  就為股利。
  An orchard for fruit, 果園為果,
  Bees for their honey, 蜂群為蜜,
  And stocks, besides, 然而,買股嘛
  For their dividends  就為了股利。
                         --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Value (1938, p.58)

這樣的對比很有意思:買股票就像養牲口,我們在乎的就是它產生的,持續不斷的利益:股利。這樣的概念不斷影響到後續的研究,甚至到了今日。不過這是後話了。


這新聞很剛好,可以拿來當作一項練習。


A.) 會計好可惡,操縱盈餘讓我們收不到股利,該賣!!

調高折舊費用的應用,在會計裡面常常會被提到的是稅務考量。折舊是費用,可以降低當年度的營業利益,這樣稅也少繳。同時,他是非現金費用,公司的現金並沒有受到營業利益降低而受到影響。

但是,股票持有人可是股東。因為折舊政策的改變,會計帳冊上結餘的可分配盈餘也會變少。所以,自然而然股東可以拿到的股利也就不會增加。回到上面那則公式,在其他變數都不改變的同時,D下降,V自然減少。那麼,現在的股價應聲下挫,一切看起來相當合理。


B) 現金流量沒有改變,還多幫股東留了現金,該買!!
上一段提到了,折舊費用並不是現金費用,調整折舊費用只是讓會計盈餘減少,並沒有讓公司的現金流量有所損失。所以更進階一點的投資人會去看公司的自由現金流量(Free Cash Flow)。

那麼像會計政策的調整,對公司現金流量會有甚麼改變?

公司內部調整會計原則,對於自身的現金狀況,事實上是保留現金的做法。非現金費用拉高,降低可課稅盈餘,拉低所得稅費用,公司可以保留更多的現金在帳上。同時,公司也可以因為會計盈餘降低,可分配給股東的股利也降低,換句話說,就是把現金保留在公司帳上。


聽起來,公司的現金部位是變好了。如此一來,股價的下跌是過度的反應,投資人應該要趕緊加碼買進搶反彈?


且慢且慢,這裡面還有更多的可能性.......


C.) 眉頭一皺的李組長:案情並沒有這麼單純
到這裡,股東還是要問,公司現金變多了,很好,對
我們的好處到底是甚麼?我會把這個問號拆成兩個問題

第一:公司為什麼意識到手邊要多保留現金?

公司手邊要保留現金,通常有兩個目的:
1. 找到機會打算再投資
2. 儲備現金面對景氣反轉的狀況出現,得有現金預備。

這兩種狀況任何一種,都會影響到分母R。

我們把上面的公式改寫一下,如果變成無窮等比級數,並且考慮股利是會成長的,就會變成上面這個樣子。g代表的,是未來的股利成長率。

第一種狀況:我們相信公司的管理當局,理想的再投資會增加未來的收益。那麼,這個未來的成長機會轉化成為股利增長(g),所以分母降低,評價提高,股價上升。


第二種狀況:這代表產業景氣循環轉趨保守,公司調整現金水位以面對未來不確定的狀況。不確定代表風險,折現率應該反映風險而提高。R增加,甚至沒有g的狀況下,評價下降,股價下跌。

看來,第一種狀況會支持別賣掉股票,享受成長;第二種狀況則是會支持賣掉股票,降低風險。


但,就算是第一種狀況,我得進一步問:
第二:"現金留在公司,繼續業內投資好好?還拿回股利?"
開宗明義提到,買股票為了股利,希望公司分享經營的果實。有沒有人傻傻的買了股票,不要股利,反而懇求公司把現金留著,請他們繼續幫忙投資?

有,就是Berkshire Hathaway,巴菲特的公司。

現金留在公司裏面,可以讓經營團隊更有效率的應用。那麼,股東等於同意把"應得"的股利再投資。有效率的公司經營,就會把這樣的狀況反映到股價上。Berkshire Hathaway從不發股利,然而,股價總是居高不下。



那麼,身為投資人,你願意把資金留給這家公司投資?或者是情願拿股利回來自己投資/消費?

如果是前者,那繼續持有並沒有問題。但繼續持有得透過不斷了解產業的資訊來降低自己的風險。畢竟股東是"委託" 公司經營團隊,轉投資應得的現金股利,到公司經營的特定產業。投資人暴露在一項代理風險之中。降低代理人風險的方法,除了監督鞭策受託人之外,只有自己不斷地了解產業,掌握加碼或出場機會。


看出來了嗎?上面這一串討論下來,投資人除非願意"付出心力"去了解持有這項產業在投資的狀況,否則,賣出可是最直覺,最合理的選擇。

今日(Dec 22, 2012) 穩懋股價下跌3.82%。這樣的變化,也反映出"市場是效率的":市場反應出投資人對於這項資訊的看法。從上面談論出來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投資人繼續持有得付出不少心力的。放棄持有,成為多數投資人的選擇。

後記:(Apr. 22, 2015)
離這篇文章首次成稿,大概有兩年的時間。
讓我回過頭來修改這篇文章,是因為穩懋現金減資的新聞,在加上今天讀到John Burr Williams書中那段文字。

穩懋今天的操作,跟兩年前相反,把保留在公司的現金,退還給股東。這還有很多故事可講,不過就先不提了。

我們先看這兩年
穩懋的價格變化。



繼續持有的投資人報酬如何?
如果在文初的新聞消化後,還繼續持有。穩懋(加計股利,不考量股東個人課稅,成本已2013最後一個交易日計算)的報酬率是 37.61%,略低於他所處的櫃檯買賣中心指數的38.29%。


這說了些甚麼?

1.) 持有大盤是最簡單的選擇:
如同我前文所述,持有特定公司,就是得不斷的付出心力了解這產業。從股價變化來看,得耐受住過程中大約23%的虧損唷。而同期的櫃買中心指數,是不斷上揚的。


2.) 投資人是會往前看,市場"約略"是對的:
穩懋在2013年低迷的股價表現,可以解釋成市場上多數的投資人用行為反應出對於該公司的表現。公司的每股盈餘在2013年第一季達到頂峰,逐步下滑。到了第四季,僅僅繳出每股0.17的表現。不用等財報出爐,股價就已經反映了。


3.) 賺取股利?或者是營運好表現帶來的價差?
我跟一些朋友互動發現,不少人喜歡賺取價差,而非股利。排除政策因素外,台股每年只配一次息(美股多半是季配)的頻率,應該多少也影響到投資人的習慣。

不過,真要說台股很不效率,倒也不見得。價差的基礎,看來也是以營運表現來反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假想情境:Omicron已在歐洲 (?)

  這是荷蘭疫情開始後,病房住院狀態:從這樣的變化,有沒有新型變體已經在歐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