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hursday, February 27, 2014

資本主義為你服務(7-2) 創業+教育:讓弱勢的孩子留在學校裡


彭博社(Bloomberg West)訪問"Build"組織的創辦人與現任CEO,Suzanne McKechnie Klahr,談到如何讓孩子們願意留在教育體系當中,去激勵他們學習的潛力與動機。
"孩子們對於學校裡面的教育不感興趣,但是他們對賺錢一定感興趣。而教他們如何創造自己的事業,順勢將這些小細節與學校教育連結:他們會發現學數學是有用的;學校教育對於賺寫經營計劃是有幫助的,他們就會願意接受教育"
事情就是這麼剛好,前幾天我被一位朋友"拐"去聽了一大串故事,讓我慢慢道來。


從一則荷蘭的故事談起:
前一陣子遇到一位朋友Robert,他說他最近在創業,問我願不願給他一時間,來點意見交流。我念的是財務,前一陣子對創業財務(Entreperneur Finance)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在加上我這個人很愛聽故事,我心裡想,why not?約了一個時間,我去聽聽看他要說些甚麼?

結果是直銷!這太有意思了!!荷蘭人怎麼做直銷?我在文末的後記中詳談(他們對於工具的使用還滿有意思的)。然而,他提到的一個關於教育以及現在歐洲人年青人失業的狀態,跟上面影片中的故事比較有關。
"我學的是歐盟公法(European Public Law),我期待我自己能夠被訓練成為一位律師,但是在我四年的教育裡,我只有上台報告/辯論兩次,其他的時間我都在背誦條文。我現在畢業了,找不到工作,找不到自己在職場上的價值。我們在18歲的時候試圖選擇我們要的職涯,但是我們卻不清楚到底我們未來面對的是甚麼?現在,歐洲年青人失業問題嚴重,我們卻是被責怪的一群,這不合理。
從他的談話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對於教育的失望,接下來話鋒一轉他就轉向他現在正在做的"事業",而動機很簡單,他要賺錢,他要透過收入,找到自己的價值。
"對我來說,參與這個(直銷團體)讓我重新找到自己,我受到鼓舞、訓練,而這一切都跟職場能力直接相關。我可能最後還是走回律師的practice,但這段經驗對我來說還是無比珍貴。"
那麼,上面這樣的故事跟Build有甚麼關係? 

Build組織:創業家精神與教育的再創新
Build組織是從高中教育著手,而非高等教育。他們的動機很簡單:讓高中生能夠完成教育,並在教育中找到課程的意義。他們很清楚知道,美國勞動人口中最弱勢的是一群高中輟學/只有高中學歷的孩子。這群人經常最後就是拿最低薪資,在各種打工的工作中一個換過一個,慢慢在勞動中消磨掉他們的衝勁。(詳細關於這群人的勞動統計,可以參考最低薪資一文中,耶魯大學Judith Chavelier教授引述的統計資料)

Build要改變這樣的狀況。他們的看法很簡單,甚麼是人最基本的動機?"賺錢"。為什麼這是基本動機,因為人從睜眼吃喝拉撒都需要錢。然而,不少學生從學校制式教育中看不到這些。所以Suzanne McKechnie Klahr就想,那我們來教他們創業,讓他們了解到在學校學得這一切都跟創業有關。

甚麼是創業家精神?Suzanne給了這樣的定義
"創業家精神是讓學生未來能夠成功的關鍵因素:這讓他們了解如何冒適切的風險(take healthy risk),失敗,再從失敗中站起來。這些都是創業家做的事。" 
兩則故事的交集:經濟誘因,重新定義教育
長輩常跟我說,教育是一種投資,在經濟學上通常也肯定這樣的看法。但是,到底是投資甚麼?大家的概念很分歧:有些長輩會直接跟你定義某些工作是最終"投資"的目標,有些長輩開放讓孩子去追尋。不管如何,教育通常被與學科分數畫上等號。這裡就出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問題:學科被教育體系制定,分數被教育工作者評估,但,這些體系與工作者卻往往忽略告訴受教育者"為什麼?";"怎麼用?";"可能的結果/風險在哪裡?"

我常常想到,連買個基金,理專都會至少給你個過去一三五年基金績效報酬,大致上跟你說為什麼要買這個,可以預期的報酬是甚麼。那麼如果教育是項投資,那麼我們好像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或是被提供這樣的資訊?


上面兩則故事的出發點很相像,讓人們透過經濟誘因去找到"教育投資"的價值。換句話說,他不僅告訴受教育者需要這些,而且告訴你為什麼你需要這些,並且用現實生活的案例直接鼓舞受教育者。Build組織的方式是我比較能夠認同的:將各式各樣的創業環節具象化,了解教育這項投資中,風險與報酬的關連性,讓這些已經存在的教育體制連結,讓這群本來對於教育已經喪失興趣的孩子,再次找到教育與自己的生命力。他們並不企圖取代現有的教育體制,但是他們相信自己是這教育體系中關鍵的輔助。


Build組織現在受到矽谷以及Bay Area許多科技創業家團隊的支持,Suzanne開玩笑的說:"我們能夠要到甚麼就要到甚麼,我們很貪心。" 他們不只希望創業家分享自己的故事,也希望提供財務資源跟工作機會。Pinterest CEO在今年募款上,願意提供實習計劃給這個計劃的孩子,未來也希望將社群媒體的重要性帶進這個教育創新的理念組織。

後記:我的荷蘭朋友怎麼做直銷"社群媒體的使用"

這群人的概念很簡單,他們認為,過去直銷都是限制在國家疆界中,為什年青人還要被綁住?1980年後出生的這一群人是對於社群媒體相當熟悉的,我們生活中的社群媒體不僅僅已經不少,還正在增加當中,這些工具可以協助我們打破這樣的疆界。

以他想要試圖說服我的這段談話中,他使用了Skype直接callout給他在美國的上線,讓他跟我講一段"個人化"的故事。此外,他們會透過Facebook group分享所有行銷的技巧。此外,他們還開發了行動裝置的app,讓參與者可以馬上感受到參加之後收益的累積。


以商品面跟話術來說,我不認為他們跟我所認知的直銷團體有甚麼差別。(相信我,英文中也有這些"常用字",非常好辨別),然而,這個經驗會如此有趣有兩個原因,一個我上面已經提到了,年青世代對於制式教育的失落感;此外,我看到社群媒體與科技可以有多少新的應用功能,著實讓我開了眼界。雖然我還是要說,你找一個念財務的人推展你的主軸商品,不管怎麼包裝,都無法說服我啦。(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假想情境:Omicron已在歐洲 (?)

  這是荷蘭疫情開始後,病房住院狀態:從這樣的變化,有沒有新型變體已經在歐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