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Wednesday, June 20, 2012

China: Conflict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

CPC consolidates ruling through strengthening Party members' role in rural areas

陸幹部拚下鄉 幫農村收入翻倍
CPC dispatches their party officials to rural areas to help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幹部下鄉運動需要多面突圍
Party officials are asked to strengthen the rural area developments.
這幾個新聞還滿有趣的, 主要是因為農村與城市的差異逐步顯現, 統治階級無法再忽視這樣的問題, 開始了新一方面的兩手政策. 如果以人民網的新聞來看, 這些政策主要的目標還是加強統制階級的控制, 強化中國共產黨在農村的角色. 另外, 希望透過國家/黨的力量去介入農村新一次的發展.

在工業化的過程中農村發展的議題在各國經濟發展上應該多有討論, 主要是工業發展會大量的使用農村的資源, 不管是勞力或是土地. 尤其在東亞國家開發的過程中, 都面臨到農村資源, 在經歷工業化歷程之後枯竭, 進一步萎縮而失去生命力的案例.

在歐美的解決方式除了非常強烈的保護主義色彩之外(採用各式各樣的農業補貼), 還有透過農業科技的創新來加強農業部門本身的競爭力. 勞力流失? 沒關係, 透過機械化跟大規模得耕作. 土地資源耗竭? 透過農業化學改良土地狀況以及透過作物改良來適應氣候. 水資源耗竭? 透過水利工程. 總之, 只要透過技術可以改善的, 他們盡量就透過科技的轉變來協助農業轉型.

中國雖然試圖用他們自己的路來推動農村改造, 到頭來主要很有可能還是會面臨到這樣的問題: 誘因(incentive)是否與目標有相符?

我們看到的是: 現在這個計畫的指標是"農村收入翻倍", 那要怎麼翻? 他們說的是特色農業跟農村旅遊. 看起來並不是太陌生. 但是有兩個問題: 所有的農村都要跟其他農村競爭, 中國不似台灣大小, 台灣試圖發展的一鄉一特色計畫到中國可能完全行不通(更別說這些計畫中或許也還潛藏許多浪費!) 再者, 旅遊資源一項是很季節性的收入, 也並非是每個農村都有這樣的條件. 如果旅遊意味著"建造景點吸引觀光客"這種又是偏重硬體的措施, 恐怕帶來的還是更多了浪費.


如果不看農村計畫, 回頭看看過去中國的經濟成長中, 國家主導資源的分派, 每一個五年計畫, 都有一定的方針跟目標要進行, 而在這些方針跟目標中, 但這些方針跟指標, 也出現了許多副作用. 除了大家或許已經熟知的地方城市統計數據浮報, 蓋出許多沒有人要住的新城鎮,  還有倉促建設出的豆腐工程等. 大夥兒追逐的是"指標"帶來的"報酬", 但是卻不會考量到這些指標無法考量的副作用.

這些副作用包含扭曲的資源配置, 造成兩種經濟產出的主要資源"勞力"與"資本"的無效率使用.勞力配置的無效率使用或許比較不明顯: 但早期的國企下崗問題, 農村民工往城市的移動集中問題等顯示了部分的問題. 而資本的無效率配置, 主要在土地資源跟環境資源的大幅度惡化, 以及國有銀行背負了外界無法預估的資本缺口.

農村, 就是在這波資源配致錯置中受害最的部分,不僅僅被剝奪了勞力, 也被剝奪了土地與資本.


中國共產黨的早期口號是工農運動, 雖然我們不能說現在的中國還保有多少之前的精神, 但至少在十二五計畫裡促進內需的概念下, "工農"的狀況被放到了問題的核心. 在大規模調升基本工資的同時, 他們逐步希望解決工人在城市裡以及勞動環境上所面對的問題. 然而, 農村問題貌似無解, 雖然現在企圖透過共產黨幹部下鄉去貼近農民的方式解決問題.

然而在烏崁村發生的事情就凸顯出, 如果這些下鄉幹部的誘因跟農民的誘因並非貼近的, 那麼很容易出現具有權力的幹部對於農民做出進一步的剝削. 這樣的剝削是更加直接的, 也就是共產黨必須要很謹慎處理這樣的問題: 農村問題的參與者有: 農民-黨幹部-投資人三項, 任一環節出錯, 就會再讓烏崁事件再次上演.

中國政府是否可以在這次成功轉型, 在有限的代價下, 建立起內需經濟體系, 尤其是平順的解決農工問題? 值得關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假想情境:Omicron已在歐洲 (?)

  這是荷蘭疫情開始後,病房住院狀態:從這樣的變化,有沒有新型變體已經在歐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