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Monday, January 2, 2012

跨業投資(1): 你們家挖到石油了嗎? 不, 我們挖到了Kevin Garnett

Kevin Garnett becomes the new shareholder of AS Roma
你們家挖到石油了嗎? 不, 我們挖到了Kevin Garnett

近幾年來歐洲經濟狀況不佳,足球的競技又經常得花大錢的狀態下,讓很多足球俱樂部陷入財務困境。自然而然的,不少足球俱樂部開始找上手上有現金的投資人:中東的油元(Man City),俄羅斯的天然氣財富(Chelsea),甚至是曾經失敗的印度資金(Malaga),甚至是美國的投資人(Liverpool/As Roma)都想要來歐洲插一"腳"。歐洲的足球世界開始出現了一些改變。這五年來足球迷對於轉會市場上的大筆金錢交易,常常開玩笑的一句話" 你們家挖到石油了嗎? "


足球俱樂部的財務結構:
歐洲的足球經營原本以"俱樂部"的模式經營,也就是說"會員"是整體經營的核心。會員有投票權選擇經營團隊;而經營團隊負責營運成果。營運成果包括:球員職員組成(競技結果),財務規畫(競技成果:獎金,贊助,周邊商品開發)等各種影響。以公司的角度來比擬,這些會員就像一般公司的股東,而經營團隊就是經理人。比較不同的是:俱樂部型態下,投資金額大小並沒有影響票數的權重,大家都是同樣一票,資本的規模對意見表達的影響較小。

這樣經營方式最大的受限就是資本規模。部分小市場的球會,他們的會員數本來就不多,而且能夠商業化的模式有限。如果原始出資者資本不夠雄厚,那麼僅能用維持排名勉強用區域聯賽轉播權利金打平。若是一些傳統有競爭排名壓力的球隊,那麼這些球隊就得思考新的方式來創造自己的財源。

那麼如何找錢?

公司化上市發行是一途,不僅可以讓原始投資股東將自己的股權放到公開市場上流通交易,加強他們自己本身資產的流動性,也可以吸引外界投資人直接參與。然而,公開市場上發行必須要滿足許多資訊揭露的制度,有些俱樂部並不見得樂意接受,在加上散戶股東能集資到改善球隊競技狀況的例子罕見,上市發行並沒有辦法快速突破原先資本不足的狀態。


因此,用俱樂部的經營/所有權來吸引策略投資人成為較為熱門的方式。一來這樣可以換得大規模資金立即性的挹注,也好切合某些大亨們不希望揭露自己的現金流量。雙贏的結果造就了目前歐洲足球市場大筆資金流入的狀況。

IMF最近有一篇有意思的文章,"On the ball",探討球隊在球員轉會上開銷跟戰績的關係。足球轉會市場已經是相對透明的競爭市場,因此,球隊戰績跟投資基本上的關係相當顯著。"You got what you pay for"的標題清楚的說明了歐洲足球界的狀況。
Source: Prof. Stefan Szymansk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專業運動投資公司開啟了運動員相互投資之門:
美國人進入歐洲的足球市場的時間相對較晚,他們透過他們熟悉的股權投資模式:經由控股公司或創投的方式進入歐洲足球市場。這兩年佔有新聞版面的是波士頓紅襪隊的老闆成立的新英格蘭運動創投公司購買下英超名隊利物浦。新英格蘭運動創投的合夥人名單中,Lebron James也列名其中,透過他在新英格蘭運動創投的合夥人角色,他現在也是利物浦的股東之一。

Kevin Garnett則是同意了塞爾提克的老闆給他的邀約,這項邀約來自於另外一位新英格蘭運動創投的合夥人:Thomas Di Benetto。Di Benetto是哪號人物? 他是AS Roma近幾年來財務改組的重要角色,透過NEEP Holdings買下前老闆的股份,然後成立新的公司。Garnett應該是從他們手上買下部分的股權,成為AS Roma球隊的股東。

投資角度的Implication:業內投資或業外投資?
足球俱樂部干籃球選手什麼事?透過投資讓他可以從球員變股東。這樣的投資決策到底正不正確?他們在這樣的投資裡面扮演的角色又是甚麼?

運動投資,跟公開市場投資有些不同:這類投資像是創投一樣。投資人得投入相當的心力和時間"培育"他們的投資標的。不管是等待球隊戰績起飛帶來的場館上座率跟商品銷售,或者是培養新球員轉售做為收益,都需要相當的時間。此外,這類型投資多半沒有很好的流動性,見苗頭不對,投資人並不像公開市場投資,就可以立即出脫。

運動投資的業內投資,有名的屬Michael Jorden。在他成為巫師隊老闆之後,積極投入巫師隊的轉型,甚至自己下海打球。他懂籃球,透過籃球隊的人脈,讓他可以管理自己風險,控制在他可以接受的範圍。但,財務及董事會的競爭畢竟不是他的強項,他在巫師隊的投資上,最後吃了董事會的虧而出脫。

運動投資的業外投資,就如同上述Lebron James或者是Kevin Garnett。他們並不是足球員,歐洲足球市場的生態他們或許略知一二,但並不熟悉。然而,與其將他們的大筆現金投入到完全不熟悉的領域,不如投資到仍然在"職業運動"範疇內的項目。此外,他們負責出資,管理資金的對象是他們在賽場上已經熟知的友人,"信任"對他們來說,也是降低風險的方法。

換作個人,我們應該要業內或業外投資?
這個問題在我的朋友圈裡討論過很多次:到底一位在上市櫃公司工作的工程師,該不該買自家公司的股票?或者是相近產業其他公司的股票?還是根本應該要投資到其他產業,避開自己公司所處的產業?

A. 業內投資:
專業場域之內,一位工程師相較於其他人對於公司的狀況有更好的認知,優勢資訊可以讓他們在公開市場上佔有優勢。早先一步進入市場賺取報酬。而上市櫃公司低流動性的問題在公開市場上並不存在,如果工程師發現苗頭不對也能夠立即出脫。

公開市場提供較好的流動性,但同時資訊傳遞的速度也相對迅速。工程師所能擁有的資訊,在公開市場上並不必然是優勢資訊。優勢資訊通常來自於大股東,機構投資人,高階經理人所持有。

薪水已經來自於公司的職員,在不必然擁有優勢資訊的狀況下,如果還將股票投入相同公司或產業,個人的收益風險可能過度集中。換句話說,薪資與投資同時放在相近的產業,在產業受到景氣波動衝擊的狀況下,薪資/投資兩頭都會吃虧。

B. 業外投資:
一位投資人可以藉由多角化他們的財務來源,分散收入波動的風險。我們從LeBron James 或者是 Kevin Garnett所做的事情就可略知一二。他們的收入來自"美國""職業籃球"市場;業外收入是"歐洲"的"職業足球"市場。除了都是職業運動之外, 兩者之間的立即關聯並不高。

由這樣的類比來看,對於個人來說,投資其他公司來分散自己收入的風險,業外投資或許對他們來說是更合理的選擇。

這樣的選擇沒有缺點嗎?有,就是代理問題。

在職業籃球員跨入歐洲職業足球市場上,他們降低代理問題的方式是:選擇他們認識的經理人。這些將資金帶入歐洲職業足球市場上的經理人,對他們來說都不是陌生人。然而,如果我們一般個人要跨入其他產業的公司做投資,那麼這些公司的管理階層對我們來說都是陌生的。我們所暴露的代理問題風險,與其他一般的市場參與者是一樣的。

可行的選擇為何?個人專業化,投資多樣化
個人專業化的好處說不盡,以上面的例子來說,工程師如何判斷自己的資訊是切合市場,而且領先其他投資人的?靠得也是要個人專業知識足夠才行。以我朋友的例子,他們在他們的專業領域都有相當純熟的技巧,雖然以一般人來看他們投資自家公司股票造成了風險集中,然而,由於他們的專業知識足夠,這樣的投資反而給他們帶來可觀的收益。

如果是一般投資人,那麼風險分散是比較合理的做法。市場投資組合的概念,不僅僅是用在單一國家市場。以一位收入及中在台灣的投資人來說,用全球證券市場權重做為比率,分配自己的資產到全球資本市場中,是投資上較為合理的組合。

後記:多元投資對於足球世界的影響?
沒有錢是萬萬不能,但是我們不斷看到錢不是萬能的例子。 歐洲職業足球的場域已經變成為一個相當專業化的領域,並不是只要有資金注入就能馬上轉化成為獎盃與收益。這也是為什麼,油王球隊們並沒有輪流掌握歐洲足球霸權。

對現金短缺的歐洲來說,投資者多元化是好事。至少短期內不用擔心資金來源匱乏, 讓球員有更多成長的空間和機會。然而,資金注入歐洲職業足球市場,立即性的影響出現在球員轉會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筆又一筆的鉅額轉會交易。這樣可能會進一步壓縮小球會經營的空間,造成各國職業足球排名出現兩極化的傾向。中下游球會發展的空間嚴重受到衝擊,在加上歐洲足總並沒有像美國職棒大聯盟積極的徵收"奢侈稅",影響到球會間公平競爭(Fair Play)的狀態。

未來歐洲足總的改革,主要著重在更健全的財務資訊,而非過度舉債以及吸引外來資本,用轉會短期性的拉高球隊的戰績,而是讓球隊的經營者回歸到足球競技的雕琢,促進職業運動更均衡發展。這一點在歐洲足球,還有一段路要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假想情境:Omicron已在歐洲 (?)

  這是荷蘭疫情開始後,病房住院狀態:從這樣的變化,有沒有新型變體已經在歐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