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Friday, January 9, 2015

中國2015:凱因斯還是馬克思?

2015年,我們看到的是哪種中國?是從14年底驚人漲幅的上證,還是促進景氣方案又出台的"計畫經濟"?整理年底到年初轉折的這幾則新聞,可以一探端倪。


計畫經濟 v.s. 市場經濟:
Keynes Hasn't Yet Triumphed Over Marx as China Clings to Socialist Past Bloomberg (Dec 4, 2014)在擁抱社會主義過去的中國,凱因斯還沒戰勝馬克思
第一篇文章算是"違反常識"的看法。常識認為:今日的中國已經是"市場經濟",或者至少是個"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肯定中國政府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的成果。

西方經濟學家對於這樣個看法多有保留,主張"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離市場經濟還有好一段距離。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國有企業跟私有企業,以及金融市場。

一般認為在市場經濟中,國家最好不要主動介入商業活動的經營,嚴守監管角色,避免球員兼裁判。然而,就算是在許多採行市場經濟多年的國家,國有企業仍然存在。

國有企業的好壞見仁見智,在這裡並沒有打算給一個答案。重點在中國,兩種企業的籌資狀態,影響中國的資源配置效率。

國有企業與金流:
相較於國有企業,中國的私有企業在全球市場上,應是較有競爭力的。私有企業必須面臨同類型的國際性公司競爭。走出去,就得照客戶的偏好來決定。就是交給"全球財貨市場"來取決勝負。這樣具有競爭力的公司,尤其是較為中小型的私有企業,卻經常遇到金流斷鍊的問題:取得貿易融資不易,或是貿易融資在資金緊俏的時間點成本高,一直是中國中小企業主心中的痛。

中國的國有企業,或者帶有"國企色彩"的公司,就經常免疫於這樣的挑戰。以金流的源頭:金融業來說,去年(2014)年九月跟十月,中國央行對於市場分別注入了500億與270億人民幣的資金,注入了五大行庫。較大型的公司,通常仍是國企或者是過去國企轉型的公司,直接能夠從這樣的政策受惠。壓低自己的籌資成本。
對比上述措施,央行沒有全面性調降利率,對中小型銀行就辛苦了。金融業的狀況往金流下遊推,便宜資金沒有全面性往中小型銀行走的話,間接影響到中小企業的金流狀態。

到了十一月,中國央行無預警降息。他們也意識到如果影響到私有企業的籌資狀況,影響層面會比想像的還要巨大。

新聞中提到了國有企業對於政策的"承擔"問題:航空業因為匯率調整的"政策",所以利潤突然就被匯差吃掉了。這樣的虧損似乎不救不行。然而,國有企業因為政策受害可能獲救是一件很不合理的事:
私有企業對於政策的掌握絕對不如國有企業。有資訊,有資源可以事先進行避險的公司,受害可以獲救,反而讓中小企業直接受傷。除了促進道德風險問題在社會中不斷增加,更讓政府打算出手拯救的資源,會餵到較沒有效率的部門上。

2015年了,還有人相信硬著陸?
China's Fault Lines: Where a hard landing could be expose in 2015 Bloomberg(Dec. 17, 2014) 中國斷層:2015年幾個硬著陸可能出現的狀況
硬著陸這個議題年年有人講,年年沒出事。就像"狼來了"一樣:每到新的一年,大家就還是能夠挑出幾點來做些文章。看看無害,至少要知道自己面臨的風險是甚麼。

Bloomberg的文章中提到了六點,內部因素四項,外部因素兩項。外部因素是全球經濟需求以及美國聯準會升息。有意思的在四項內部因素。

信用緊俏,房市動盪,政策錯估,地方債券。

這四項問題,都跟上面提到的"計畫經濟"本質有關:到底金融資源是怎麼配置的?或者是說,儲蓄與投資間的關係是甚麼?

金融資源包括私有的儲蓄跟國家的金融資源。一般認為中國私有儲蓄一窩蜂湧入房市,是因為缺乏投資的管道。中國開始自由化證券市場,希望大家參與,就是希望中國的私有資本不要再丟到房市裡,讓房市的資金緩緩退潮。要怎麼樣讓大家參與?讓人相信金融市場可以賺錢那就沒有問題。目前看來,是有些效果了。

後面兩項問題就有趣了,牽涉到公有資源的投注。

從人行9月,10月,11月不同的政策處理來看,中國政府的確有一定的能力來衡量經濟狀態,推出相應的政策。上面提到的例子是成功了,雖然有不少倒債的狀況但不至變成全面性的問題,但如果政策錯估了呢?

沒有人知道。

基礎建設 v.s. 鼓勵民間投資
China Fast-Tracks $1 Trillion in Projects to Spur Growth Bloomberg(Jan. 6, 2015)為促進成長,中國將加速進行US$1 Trillion(RMB$7 T)的基礎建設計劃
China Plays Down Stimulus Talk While Xi Trumpets New Normal Growth Bloomberg (Jan. 8, 2015)習近平鼓吹新"常態"成長,淡化刺激經濟的財政方案
2015年初的兩個新聞,主要圍繞在中國的基礎建設計劃上。彭博社揭露了中國即將有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投資出台,然而在兩天後,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常稱發改委)的官員便出面表示這跟2008年的財政支出計劃並不相同,不是增加財政投入,而是"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國家建設計劃。

規模:2008年的計劃是RMB$4 Trillion, 2015年的"傳聞",RMB$7 Trillion。

"引導社會資本"到底是誰的錢?沒人說得準。是私有儲蓄?私有大型企業投資?國家稅金?

是像台灣的BOT案,給予私人特許權經營,推動建設?還是國家的計劃政策,國有企業配合進行?

這就回到文章開始,彭博社下的標題:凱因斯沒贏,馬克思在中國仍在,計畫經濟本質不變。投資人在享受經濟成長以及證券自由果實的同時,切記政策錯估的風險依然存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假想情境:Omicron已在歐洲 (?)

  這是荷蘭疫情開始後,病房住院狀態:從這樣的變化,有沒有新型變體已經在歐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