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Wednesday, April 2, 2014

資本主義為你服務(9-2):民主就像菜市場?

蔡委員這段談話,非常有意思。用"市場"這樣的角度來看,我們有探討/衡量民主價值的空間嗎?

在台灣爆發學生運動的同時,現任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的Ricardo Hausmann在Project Syndicate上寫了這篇文章,從一個市場經濟的角度來探討,為什麼富裕國家們是民主的? 



既然像菜市場,那我們來談談市場
菜市場上的交易相當有意思,顧客看得到貨,走路走沒多久就有其他攤商可以比價,最後顧客與攤販達成共識,銀貨兩訖。

把場景換到超商,不僅僅銀貨兩訖,兩方還會各有收據,使用不滿意?在一定期間內還有退換貨服務。

這樣,叫做市場。


追溯到經濟學最基本的始祖,亞當斯密。經濟活動是如此的複雜,亞當斯密介紹一個神祕的自我管理(Self-organized)體系給世人:"市場",一雙"看不見的手"。


市場這項體系的運作,成為一項沒有人可以單方控制,是所有共同參與者共同做出"決定"的結果。換句話說,他不再是一個中央調控(Centralized Control)的體系,而轉為每位參與者均參加的社會協調(Social Coordination)體系。

價格:資訊揭露與誘因提供的機制
在市場體系中,有非常重要的一項資訊市場價格。市場價格反映了供給與需求雙方願意接受的交換條件,其他的參與者可以依照這項條件,交易資源。市場價格所表彰的資訊,遠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

舉例來說:如果你上菜市場,要買一條魚,攤販會把他願意出售的價格以價標顯示,你可以決定跟這位攤販購買,或者是走到其他攤去用其他價格購買。

價標,揭露了該項商品與賣家的資訊(特定類別/品質的魚),也顯示了賣家的成本,一定小於這個價格;成交價,揭露了買賣雙方都"同意"的資訊。

因此,市場價格是一項"資訊揭露機制"


延續上面魚販的例子:歐洲的魚販,在亞洲人聚集較多/較少的區域,他們願意投入的冷藏成本就不同。亞洲人多的區域,客戶會出價買魚頭,是會獲利的。因此,他們會購入魚頭,付出一些冷藏/運輸成本,帶到市場來賣。然而,到了一個歐洲人較多的區域,魚頭根本沒人要買,他們完全沒有誘因去做這樣的行動。


因此,市場價格也是"誘因機制"的一環。

作為"理性"個體,會依據市場提供的價格資訊,判斷可否獲利(profitable)來,以獲利與否作為誘因(Incentive system),引導某種資源的投入。


這樣,是有價格揭露的市場

沒有價格:資訊如何揭露?資源投入決策如何進行?

隨著世界的演進,許多生活中的細節比我們想像的需要更多"無形"的資源投入。而這些投入資源的多寡,並不見得有一項市場價格作為誘因機制/資訊揭露。

因為馬航事件,Prof. Hausman以飛航安全作為例子,我進一步把他的例子這樣分解:

目的:保障飛機上每位乘客安全抵達目的地。 

投入:塔台的控制,飛航法規的制定與執行,雷達觀測站的架設與運作。

在投入端,有些有價格,有些沒有。實體的基礎建設牽涉許多資源投入,能夠查詢,了解價格。

但是法規的制定呢?這個很難用一個價格來評估說某項法規比較貴,某項法規比較便宜。貴與便宜,還牽涉到"貴了誰,便宜了誰"這樣的問題。許多折衝點,交錯出許多爭議的理由。


目的端,顯然無法用"價格"來評估。"安全回家"沒有價標,不能用錢來估計,而且這項目的,不會直接造成投入的誘因。


因此,在沒有"獲利"可言,沒有直接的"市場價格"來引導誘因機制進行,鼓勵資源投入的狀況下,甚麼樣的體制來確保這些領域的事項完好運行?


民主:資訊揭露,辨別問題,找出解方的機制

既然我們缺乏了市場價格來做為一項資訊提供,那就得另外找出一個體制,來挖掘資訊,辨別問題點,找出解答來作為資源投入的依據。

這樣的機制得由誰來主導呢?是各國總理/總統?是立法委員?還是法官?

上述答案都不算正確。


隨著社會的複雜性提高,資訊爆炸(information-rich)的社會是我們現在/未來必須面對的樣態。不論誰"名義上"來主導,都無法全盤了解問題的全貌。換言之,任何號稱"中央控管" (centralized control)的體制,都無法處理要如何拿捏資源投入的問題。而問題的挖掘與解答的搜尋,在每位參與者手上。

這樣才是民主。


民主:討價還價?公民有權利知道你的"價格"是甚麼
如果我們認同了,民主就如同市場,是作為資訊揭露以及資源引導的一種機制,公民立即面對的,是兩項決定之間的取捨,而這兩個選擇,差異在於資訊揭露的頻率:

a.) 投完票,相信代議士與他的助理團隊做出最好的判斷
b.) 投完票之後仍有管道持續參與,並且透過這些管道揭露更多的訊息,讓民眾對於公眾議題表達意見


Prof. Hausman主張:
a.)不是所謂的"民主",或者是說,是脆弱的民主。因為資訊揭露的頻率過低,無法處理隨著頻繁出現的公眾議題。

b.) 仰賴大規模的專業公民參與,不僅僅只是在民選代議士。除了代議士之外,還有周遭的遊說團體,民間組織,以及聽證會中出席表彰意見的專業人士,這些,都是資訊揭露的一環。

切記,揭露的資訊就如同揭露了 "價格",每著主張背後都代表了不同的利害得失的權衡。而資訊揭露越頻繁,更能讓整體社會的資源導向讓多數人受益的政策上,而非少數擁有權力/資訊優勢的人進行壟斷。

台灣的太陽花:
我想不少朋友們,在學運開始之前,並不清楚某一項特定的協議對於自身的好壞在哪兒,過程發生了甚麼問題。在這場學運之後,不管是正反雙方,都在網路平台上,傳達不同的訊息。

如果這些訊息,在爭議之前就呈獻出來,交由行政部門審慎評估,那麼,今天的台灣不用付出額外的社會成本,達成一項全民共識的貿易條約,機會高一些。

這就是為什麼,Prof. Hausmann主張,民主政治主軸有兩項,一項是他強調的公眾參與,另外一項,就是言論自由。


太陽花還正在進行,我們也持續看到大家對於"民主"這項概念正在做新的練習,不論結果為何,我希望大家能夠記得,這是一場進行解嚴之後,從來沒有體會過的新民主概念。


後記:
1.) Prof. Hausmann 的母國,是從2014年初爆發了學潮,迄今反政府示威遊行尚未停歇的國家。這個國家,充滿天然資源,過去政府表面主張左派思想往古巴看齊,實際政策卻像是獨裁政權讓少數壟斷經濟利益。

這個國家,是南美洲北部的委內瑞拉。


2.)Prof. Hausmann文中以美國作為例子,讓大家有一些數據做為參考。


a.) 聯邦政府層級下,有537位民選官員(參議院100名,眾議院435名,還有正副總統);而其他層級還共有50萬被選舉席次,代表人民在政府組織中。

b.) 每位參議員有40位助理,每位眾議員有25位助理,總共約有一萬五千名助理,還有超過兩萬兩千名遊說團體,不斷的向立法單位提出不同的主張。

c.) 國會中有42個委員會,與182個附屬委員會,同時也經常召開公聽會,聽取不同方面的意見。

我在這裡提供一場公聽會的例子,這是美國參議院,國民健康副署委員會(Heath Subcommittee),
對於健保體制在美國是否需要改革,需要往哪個方向改革,邀請其他國家的專家學者與美國的醫界舉辦的聽證會。

會舉這個例子的原因是,台灣事實上也受邀到這個聽證會中,前衛生署長葉金川,在聽證會上提供台灣的健保經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假想情境:Omicron已在歐洲 (?)

  這是荷蘭疫情開始後,病房住院狀態:從這樣的變化,有沒有新型變體已經在歐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