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mportant thing for government is not to do things which individuals are doing already, and to do them a bit better or a bit worse; but to do those things which at present are not done at all."
John Maynard Keynes The End of Laissez-Faire(1926)聯邦政府關門,SEC監理機制不關門
左右?常常聽到卻不是很清楚的"方向"
在台灣常常有人說台灣沒有真的左派政黨,政治上大家都不願意照顧弱勢。換句話說,大家都偏向持有資產的人。如果提出運行比較多年的民主政體來說,不少人會認為像現在法國積極向富人徵稅,就是比較左派的政府;如果像美國共和黨倡議減稅,不願意讓政府承擔多一點責任,這樣就是比較右派的政府。代誌真的沒有這麼簡單。
先放下左右,我想提出兩個概念。政府可以是服務創造者,如同凱因斯說的;也可以是監理者,如同聯邦政府關門SEC監理機制不關門一樣。從這兩種概念出發,是大家可以想想:
"政府如同其他人是市場參與的一員,那他們該怎麼做?"
(By the way, 我提的政府,是在現代政府架構下的行政權)
政府:一位服務創造者
"市場真沒用,政府扛起來作"政府可行的一個角色:創造一些服務。
凱因斯的這句話概念隱含:市場是有機會失靈的,無法創造消費者迫切需要的商品/勞務。比如:許多服務的提供,因為起始成本過高,或者是財務條件不適合,在市場中付之闕如。在這個時候,凱因斯認為,政府應該要起個頭,做些私部門沒有在做的事情,來提供新的服務到市場中。凱因斯跟後續的學派認為,政府的參與是有意義的,市場經常失靈,需要政府在後面推一把。
這個想法可以衍生出:
a.) 銀行因為中小企業風險過高,不願意放款,所以政府成立貸款平台,或者是優惠貸款措施,來鼓勵創新。
b.) 保險業因為成本過高,不願意承擔一些保險服務。所以政府介入,成立各式不同保險。
這些立意良好的方案,經過社會歷程的演變之後,卻常常成為缺乏監督,充滿浪費黑洞的地方。社會中的你我,精力時間是有限的。我們相信,把稅收繳完,政府會去幫我們承擔他們應該做的服務,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我們卻沒有繼續去追蹤,這些方案是否被妥善的執行。
這裡可以提一個今年(2014)初,美國國會通過的一項大案:
農業改革,糧食與工作法(H.R. 2642)
在羅斯福時期,美國農夫的生活是相當不穩定的,不論是氣候也好,資金也好,市場也好,都缺乏一個完善的保障。(是不是跟今日台灣的農夫們有點像?) 有鑑於此,羅斯福時代起草了一項農業保險:政府出一半,農夫出一半,透過保險給付來補償農業收成因為自然氣候波動造成的傷害。然而,這項計畫演進到現代,卻成為各式各樣的錢坑。保險涵蓋的作物種類不斷的擴大,(他有我怎麼可以沒有?);投機的農民跑到本來就困難耕作土地耕作,失敗了申請保險給付(反正種不出來政府付錢);甚至,有些保險計劃變成了補貼,不管你種不種都付錢。這個計畫成為現下聯邦政府支出的負擔。
在美國政府赤字擴大時,美國媒體深入探討了農業保險
Bloomberg Slide shows: how farmers harvest on your tax money
Bloomberg(Sep 9, 2013) by David Ellis
回過頭來看,這個計畫一開始真的有如凱因斯所說:"政府該做些從來沒有被做過的事情"。但是演變到後來,政府做的這件事情卻是大眾的稅金去買單。代價?除了稅金之外,私部門喪失了設計農業保險產品的這個市場,降低農業創新的動機,潛在可能的就業機會也隨之消失。最可怕的,政府開支會不斷的膨脹。
政府:一位監理者
這樣的看法並不是否認的市場不會失靈,市場會失靈,但是我們得透過監理的角度來督促市場,而非直接介入市場的運作。介入市場運作的後果可能難以收拾,上面的稅金黑洞是一項例子,市場價格被扭曲也是另外的例子。"市場好亂來,政府來管"
這些議題的例子有:
a.) 勞工是否得到"合理"的薪資(勞動市場)?
b.) 是否有內線交易(證券市場)?
c.) 有沒有托辣斯聯合壟斷價格(財貨市場)?
那麼在上述的例子裡,"政府"採取的是"監理"的角色。他們並沒有直接提供服務,也不必然介入設定價格。而是看市場中交易的狀況是否出現問題。
例如:薪資,是否雇用者跟勞工已經充分協商?協商的障礙為何?雙方是否權利不對稱所以不能協商?那麼政府幫忙立法保障工會權利等等。是"監理"的部分:創造一個市場平台,確認這個市場平台可以良善運作。
政府單做監理,市場還會好好運作嗎?還真的可以。以薪資這個議題來說,丹麥政府的確採取鼓勵人民協商的結果,可以保障丹麥非技術勞工的薪資水平。
人民:是否可以起身替代政府的"服務" ?
有不少計劃,只要政府給予明確的遊戲規則,那麼公眾就可以開始進入市場,創新來提供不一樣的服務。隨著時代的演進,就算是政府過去扛起的服務,人民可以慢慢起身取代。上面的薪資協商已是一例,政府只要設計好遊戲規則,那麼雇主與勞工會相互協調出可以讓雙方接受的結果(薪水)。
"市場經濟如何支援社會較不幸的人們?"一文中,我提到了台灣推行的Suspended Coffee計畫,彌補了許多社會補助無法照護到的角落,是人民慢慢學會起身來取代政府服務的例子。在"教育+創業"一文中,也提到了美國的非營利事業如何補足美國公立高中教育動機不足的問題。
在過去,這樣的概念落實很困難,有些事政府不作不行,畢竟資訊科技很難去流通,監督的成本也高,很多人也擔心會被詐欺。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這些事情越來越可行。雖然目前仍就處於"補充"政府已有的機制上:台灣對於低收入戶的體制並非完全廢除,美國的公立高中體制也仍就存在。然而,這些原本我們認為政府該做的事,值得私部門去付諸行動,提供更好的服務。
回到最初:左或右的政府真的重要嗎? 與其問左右這種容易被模糊混淆的概念,我想把重點放在,我們是否有個明確執行遊戲規則的政府。 市場上的遊戲規則並不能遇到特定個體就轉彎。這些規則包括:資訊的透明、雙方協商的平台、法律最後的執行。政府(行政權)的責任,也是維持好的市場運行的基礎。
後記:
1.) 美國的農業補助計畫 (Feb 4, 2014: New Bill)
延宕已久的農業法案終於在參議院過關 NYT
農業保險公司在這法案中贏了 Bloomberg
最後美國的農業法案通過了,砍除了一些單純補貼的法案,想要將多數農民推向保險。然而看來還有不少的黑洞,雖然整體來說已經幫政府多省了不少經費。上面兩則報導,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2.)台灣全面健康保險(Universal Health Care)立意非常良善的制度,演進到現在,出現了藥廠紛紛退出台灣,醫護人力被壓迫, 工作環境不良,以及健保局財務出現問題的狀況。今天造福很多台灣人享受的制度,其實相關產業默默地付出成本換來的。
有些聲浪討論是部分廢除一些服務,但我一直在心中的聲音是,合理的監理機制落實了嗎?隨意砍除服務並不叫做監理,而是要抓出真正的黑洞。
3.) 最末,在總體經濟產業發展策略上,另有一文。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做為參考。
State Capitalism v. Liberal Capitalism
國家資本主義v.自由資本主義
國家資本主義v.自由資本主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