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Wednesday, May 1, 2013

About me: 10,000 Viewership 閱讀人次破萬 (Nov. 20, 2011-Apr. 30, 2013)

一個紀錄.

當初開始這個部落格的原因, 主要是因為有時候真的忍不住想要把想法打出來, 我並不會特別去想說這樣的議題是否有人關注,大致上就是我自己喜歡的內容,然後試圖用一種整理過的方式寫給讀者閱讀.

跟許多同性質部落格比較起來,突破萬人閱讀的時間有點久. 一來是我不會特別去找尋平台去散佈我的資料,此外我也不利用我在現實生活中的身分來試圖影響讀者的回頭閱讀. (well, 或許那也沒有甚麼正面迴饋) 總之, 我希望用minimum的方式去嘗試是否能夠吸引讀者來閱讀.

其實很多東西寫下去才知道,整個議題的複雜程度有多少. 這就是經濟/財務這些學科令人感到著迷卻也複雜的地方. 很多人都能參上一腳,說點可以有道理的想法. 但是事實上,當我們去區隔想法==> 真正的研究==>對於未來有預測性的研究模型, 每個箭號之間, 都還需要多努力去refine的地方. 透過敲敲打打,一方面知道自己缺乏的地方在哪,也摸出了論述跟現實之間可能會有多少的差距.

在現實生活中滿多人勸我不該再繼續寫下去,一來是這些觀念需要透過整理的方式表述出來還真需要不少時間, 有時會影響到我自己在現實生活中該做的事情的進度; 此外這樣的寫作並不會得到真正的報酬, 說難聽一點,繼續寫下去, 維繫夢想自爽的程度可能大一些.

這個世界總是需要一些呆子吧,我經常是這麼想的. 等到我呆頭腦子資源耗竭的一天前,我想我還是會繼續敲打鍵盤的.

希望下一個萬人閱讀可以花比較短的時間, 也希望我挑選的議題跟文章還能夠讓讀者enjoy.

一個小孩的價值: 少子化與經濟因素

"欸, 到底爸媽養我們到大要多少錢?"
那天跟女朋友討論的還真剛好跟跟這個議題扯上點關係.
早期台灣貧窮照生6, 7個? 少子化跟經濟因素有關?

Monday, April 22, 2013

Sock 'n Roll 台灣黑狗兄: 全球化跟中小企業

台灣黑狗兄在全球化的態勢下試圖找尋自己的出路

註: 本文初版完成於Apr. 22, 2013; 在Nov. 12, 2013進行修正. 文章內容中提到的日圓貶值過程是四月時所謂Abeconomics(安倍經濟學)中重要政策的一環, 以此註記,給讀者作為參考

Friday, April 12, 2013

Capitalism works for you(6-1): Says who we need government to take care of the less fortunate?

Bloomberg: Millionaires got $80million in jobless aid in recession(Apr. 5, 2013) 
Taiwan News: 'Suspended coffee' tradition inspires noodle vendor in Taiwan
(Apr. 12, 2013)


These two pieces of news shows one issue from two perspectives: One Issue: The less fortunate should be taken care of. Two perspectives: Government or private sectorGovernment could take care of the less fortunate? 

Wednesday, April 10, 2013

資本主義為你服務(5-1): 國家資本主義(State Capitalism) v. 自由資本主義(Liberal Capitalism)

大家羨慕著中國的發展,認為某種程度上,是計畫經濟與自由經濟混合體的一個偉大成就:一個詞彙就得到了新的關注: "State Capitalism: 國家資本主義"

這對於台灣人應該一點也不陌生。早期在公有機構的扶持下,也成就了許多卓越的企業(台積電與聯電在半導體產業同時是工研院的Spin off)。因此,一般台灣國民相信經濟是可以"計畫"的。再加上在教科書裡面推廣的各大國家型建設計畫,更加深了群眾認為國家推展的經濟建設,才是把台灣推向富足的關鍵。


國家資本主義真的比較優秀?我們羨慕著各個開發中國家經濟成長的同時,我們是否有一些甚麼可以討論的議題存在?



Monday, April 8, 2013

銀行的國際化: 跟著自家廠商一起走嗎?從兩篇實證論文來看

這篇文章源起是讀到兩篇關於銀行業在跨國條件下的營運狀況,以及廠商與銀行之間的互動的學術論文。我認為他們的想法很有意思,可以引起更多的討論。

第一篇文章內容是歐洲銀行業跨國的運行,以及公司對於他們往來銀行的選擇觀察;第二篇的內容提到理論架構上的假設,特別在資訊外溢(Information Leakage)的狀況下,公司是與多家銀行往來或者是與單一銀行往來,營運成效(獲利)較優。

本來我想要一體成文,不過最後還是拆成兩篇。想多看點理論基礎的朋友可以從這篇出發,想要直接到我的"假想"的可以到:


我會試圖回答下面這兩個問題:

1.) 台商到了中國/其他東南亞國家是否必要首選台灣的銀行?
2.) 如果首選台灣的銀行業,這些廠商的理由是甚麼?

參考資料:

"A Study of Bank Nationality and Reach in 20 European Nations"  (Berger, Dai, Ongena and Smith, 2002) and
"Bank Relationships and Firm Profitability(Hans Degryse & Steven Ongena, 2001)


假想情境:Omicron已在歐洲 (?)

  這是荷蘭疫情開始後,病房住院狀態:從這樣的變化,有沒有新型變體已經在歐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