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hursday, December 8, 2011

從三隻小豬銀行談起(二)

先來一點前情提要:

三隻小豬開了一家銀行, 跟綿羊吸收了存款, 將存款帶出給"黑狗兄" 房貸, 跟購買"山豬國"國債.所以現在手上有的是

1. 現金$100, 國債$500, 房貸$500
2. 負債(綿羊存在三隻小豬銀行的) $1000, 股東權益(三隻小豬股東出資$100)


在上一文中陳述了幾個銀行業的特色跟風險存在的地方, 這就是整波歐債風暴的緣由, 我們來回顧一下這兩個橋段:

" 小綿羊們"相信": 大家準備了$1000給三隻小豬,
小綿羊們說: 我三年後再來跟你要, 此外,我們家每天賣羊奶的收入跟每年羊毛季的收入, 暫時用不到的錢, 我也交給你們吧. "

"黑狗兄"如果"有按時償還借的錢還有利息, 那麼扣掉三隻小豬承諾給綿羊們的, 那麼就是三隻小豬銀行這個年度的收益了~~"


這分成三點來說:
第一:信心 or 信用: 一家銀行要讓存款人安心的把錢放到他手邊來, 他們得必須具備"信用", 也就是他們可以在你需要用錢的時候支付給你, 也可以在
第二:金錢的時間價值銀行就是透過每個人使用現金的時間點差異, 來賺取金錢的時間價值. 也就是說, 綿羊們暫時用不到的錢, 他們也不知道要"借"給誰來使用, 放在家裡購買力又會隨著通貨膨脹不斷的下滑, 所以那就先存在銀行了. 而銀行透過規模化的運作,能夠找尋有能力支付的借款人, 去放款給他們使用, 扣除應當支付給綿羊的利息之後, 就是銀行的利潤所在.
第三: 不確定性與風險: 黑狗兄一個"如果"就是最可怕的事情, 到底黑狗兄付得出錢付不出錢, 這就看銀行的風險控管能力了

看到這裡各位一定有幾個個疑問:

1.)這虛擬的狀況, 銀行帳上的現金這麼少, 他們怎麼支應存款戶每天日常的提領動作?
事實上: 銀行內部的確會有個部門專門管理現金存量, 一來是用不到的現金可以短期拆借給其他銀行, 此外, 也會確保自己有一定的金額以供存款人提領
的確, 如果以資本適足率的狀況回推, 每家銀行的現金部位絕對都不足夠支應"所有"的存款人在"同時"提領出他們的存款.

所以回到上面第一點: 銀行的運行得仰賴社會的信心體系, 這些人就會安心的把錢留在銀行, 在正常的狀況下, 每天被提領的錢也只會是暫銀行總存款的一小部分而已.

2.)  "如果" 付不出錢來如何?
這就是我先前提到的, 銀行得進行好的風險控管能力. 他們得知道自己到底放款給誰, 不還款的機率有多大, 怎麼樣的定價才會讓他們可以收得到錢....

那麼, 所謂的Banking crisis到底是怎麼出現的?

如果前面所述的狀況都已經了解的話, 大家可以得到一個初步的概念

銀行是透過放款來獲利的, 也就是說, 吸收存款是取得他們"生產"的原料, 但是重點還是在如何"轉換"這些原料成為獲利來源: 而轉換的過程就是放款, 而能夠確保他們收益流入的過程就是風險監控

金融風暴出現的源頭, 就是在銀行持有的資產出現 評價 問題, 下一步就會變成流動性以及信心的問題.

資產出問題, 可能是大環境, 或者是該種產品設計出現狀況.

大環境出現問題: 就會讓銀行持有的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出現狀況;
簡單來說幾個例子: 房地產價格打折或者是經濟下滑使得債務人無法償還.

金融產品設計出現問題: 銀行持有的資產過度集中在特定風險的客戶群, 當這群客戶群大規模的無法償還債務的時候, 銀行的資產就要大幅度的折價.  例子: 當初萬泰銀行的現金卡, 或者是次級房貸的設計

這是兩個資產出問題的狀況:

1.) 房貸出現問題:
以前面舉的例子來說: 如果黑狗兄買房屋的錢$500完全環不出來, 銀行發現他買的也只是個茅草屋, 根本沒有變現價值, 那麼他帳上的資產中有$500要直接打消

三隻小豬這下得緊張了, 因為他們當初只有出$100, 打消了這$500, 代表綿羊的存在銀行裡面的錢很有可能付不出去了. 那他們該怎麼辦才好?

他們可以跟別的銀行借錢, 或者是暫時不把消息公佈, 等到其他的放款慢慢收回, 反正綿羊也不是這麼急著用錢, 能夠拖一時就拖一時吧~

所以他們跟隔壁的山豬國的山豬銀行借錢, 跟他們說你借我們撐一振子吧

如果不小心"訊息"透露出去了, 綿羊開始害怕他們存在三隻小豬銀行的錢拿不回來, 成群結隊的去跟三隻小豬要求提領他們放在銀行的現金. 這就是出現了"擠兌", 也就是大家都急著把放在銀行的錢提領出來~(前面提到的 "同時/所有人"要求存款支付 就發生了) 這是在次級房貸風暴中, 英國的Northern Rock銀行被擠兌的真實事件

山豬銀行也緊張了, 跟三隻小豬銀行說: "我不能在借錢給你了, 同時過去借你的錢也要你先還給我"

這就是出現了"流動性緊縮", 也就是銀行之間開始不願意把錢借給對方, 補足對方短期的現金缺口.

2.) 國債出問題:
山豬國受到口蹄疫影響, 主要出口產品山豬肉被其他國家限制進口, 再加上跟塞德克國的戰爭屢戰屢敗, 國土面積大幅度的縮小, 經濟活動困頓.

山豬國政府跟三隻小豬銀行說, "我們不打算還錢了, 你們自己看著辦" 三隻小豬銀行這下子可困窘了, 因為他們手上有又$500的資產收不回來~

這就是我們現在正在經歷的歐債風暴:

銀行業持有的他國公債, 如果這些國家破產, 那麼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將會出現問題大幅度的減損, 這就是前一篇文章的連結, 計算如果某些國家的債務違約, 那麼哪些銀行會受到衝擊.

而就像上面提到的, 如果銀行發現自己的資產沒有辦法在繼續支撐下去, 他們會去跟其他銀行, 或者是找其他投資人借錢, 這就是目前各個國家的銀行面對的狀況. 但是可怕的是, 他們很有可能找不到人借錢, 這樣就得要有國際的金融機構介入, 準備銀彈讓這些銀行可以正常營運.


回到現實:
我們現在正在經歷的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年代, 因為金融風暴比我們想像的都來的密集, 快, 而且影響層面更廣.

上面那兩個狀況就是我們這幾年看到的情形的簡版: 一種是房貸所引發的風暴, 一種是國債所引發的風暴. 但是這兩種問題其實在銀行業的歷史上並不陌生. 1980年代美國也曾經爆發過Loan and Saving Crisis; 而國債問題更是從來沒有消弭過. 墨西哥(柯林頓時代的財長Robert Rubin主導的一次救援案), 俄羅斯(把兩個諾貝爾獎得主Scholes and Merton所主導的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 一舉擊垮), 南美各國(那是一整條名單), 這些google上可以撈出一堆.

為什麼現在的金融風暴會來得比以前密集而且快, 在很多層面上並沒有確切的定論. 但直觀上來說, 有幾個重要因素:
1.) 訊息=> 信心: 
在目前訊息流通快速的狀況下, 投資人或者金融業很容易受到一點風吹草動而受到影響. 以往可能很有時間慢慢來解決問題, 但現在必須要立即且迅速的建立新的信用機制, 讓金融業可以正常運作. 這點, 在近幾年來的兩次金融風暴來說, 美國很快速的建立起重建機制, 但歐洲受限於政治折衝, 目前還在磨合, 一整個就很容易歹戲拖棚. 大家相互之間並不信任, 讓整個救援計畫拖得冗長.

2.) 金融商品的設計與連結=> 風險並非分散, 卻是集中:
這上面的例子裡面沒有提到很複雜的金融商品, 這些金融商品通常是透過另外一類銀行: 投資銀行來設計販售的. 我在例子裡面沒有提到這類銀行是因為這會增加描述的複雜程度. 這類銀行進行的業務其中之一是將金融商品證券化, 簡化一點就是任何的金融指標都可以轉化成商品交給其他人購買. 你想要買一部份的房屋貸款而不是自己進行房貸授信? 可以, 我設計給你. 你只想要公債的利息而沒有巨額的本金可以購買整批債券? 可以, 我設計給你.

這樣的設計並沒有好或壞, 事實上, 金融商品越多可以讓金融市場更有效率. 因為把商品切割之後在組裝, 可以讓每個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選擇自己可以想要的東西. 而我們假設市場上的參與者都是有智慧去分辨的理性人, 他們會依照自己的風險偏好去追尋他們自己要的產品. 不同的風險有不同的人承擔, 而風險因為這樣可以被安置到可以承擔的起的人身上.

但是我們真的把風險妥適的安置了嗎? 當然不是, 一來, 資訊的散佈始終不對稱, 購買者不一定清楚他們手中持有了什麼.  再者, 金融商品把大家串在一起, 你預期你在某個部位會有獲利也是要有對方賠付給你, 但如果交易的對造也違約了, 你的獲利也只是紙上風雲一場.

去年上的一堂課裡面, 來自馬斯垂克的Bertrand Candelon教授提到了一個挺精闢的概念
"我們都以為我們把風險分散了, 每個人承擔的風險變少了. 但我們得記得: 風險從來沒有消失過. 舉例來說: 如果你是一家航空業, 你害怕你手邊持有的原油價格波動的風險, 你買了一個forward去鎖定你的原油價格. 但是賣給你這個forward的人他必然會再把他的部位轉移出去, 多重的移轉後, 我們以為風險分散了, 但是事實上, 卻很有可能是單一, 或者是一群集團的金融業把風險集中在他們手上. 如果交割的某一方倒帳, 那聯結起來的是無止境的骨牌效應.  不管是雷曼也好, 希臘的債券危機也好, 我們會看到能夠玩得起這場遊戲的只有特定的risk-taker, 而我們就得看是否這些risk-taker能夠繼續撐過去"

寫到這裡, 或許大家會有的結論:
三隻小豬銀行如果垮了, 那不必然是三隻小豬的錯, 那麼在怎麼樣的狀況下會有誘因機制讓三隻小豬犯錯?
這就是續集繼續的下一個問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假想情境:Omicron已在歐洲 (?)

  這是荷蘭疫情開始後,病房住院狀態:從這樣的變化,有沒有新型變體已經在歐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