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hursday, June 11, 2020

外送服務業者整併:Takeaway.com與美國Grubhub

圖片來源:Yahoo Finance與公司官網


昨日(Jun. 10, 2020),在阿姆斯特丹證交所上市的Takeaway.com (也就是低地國人熟悉的Thuisbezorgd.com),公布消息,回應市場揣測。

是的,他們正與美國外送業者Grubhub,"進一步" (in advanced talk),洽談合併案。這件事情,應該是從3:40pm後,在歐洲股價重挫的原因。最後收盤下跌13.29%。

合併:是業務互補,還是地域互補
合併的樣態有許多種,而這兩者業務相近,地域不同,可以看做是地域互補。

我們可以從上一個大西洋兩岸,線上服務行業的併購來看。2005年Priceline與Booking.com合併,著眼的比較像是主要市場的互補,以及擴大自身向全球市場的吸引力。Priceline比較貼近美國市場,Booking.com比較貼近歐洲市場。

而Priceline也在2018年,為了反映公司本質,進一步拓展各項定位服務,將名字改為Booking Holdings。而新拓展出來的業務,不見得直接跨過大西洋,另類的地也將業務經營的類型互補起來。

而Takeaway.com要併購Grubhub之前,洽談者是Uber。

1.) 叫車+外送:業務互補

Uber曾於年初,與Grubhub洽談合併未成。經歷這場疫情封鎖,Uber一開始的主業叫車服務整個萎縮,而外送服務興起,恰有互補作用。Uber有自己的UberEats,不過再跳進來談,擴大外送規模基礎,也不是不可能。這還挺有趣的。

2.) 外送+外送:地域互補
 
如果Takeaway.com要買Grubhub,應該是想跨過大西洋。不論是進入新的市場競爭,或者是兩家公司分享外送的經營經驗,應用到對方的市場。

外送服務目前的挑戰:
外送服務目前可以說是進入一種另類的飽和階段。在歐陸的市場,可以有兩個觀察。

a.) 餐館自行建立外送服務:
在歐陸的生活經驗,有些小餐館選擇退出外送平台,自己接觸客戶。一家小披薩店,搭配4-5名高中孩子騎腳踏車,大概就沒問題了。

因此,在這個領域中如果要引進新的大規模服務多家餐廳的業者,就不太容易了。

b.) 地域互補有進入困難:直接併購比較快
UberEats(美)跟Deliverloo(英)在低地國也有,我不確定他人使用的狀況如何。我個人不覺得特別好用。主場的Thuisbezorg,或者是餐廳自己的外賣車隊,較為常見。

以媒體上了解的美國外送市場,是更加競爭的。Takeaway.com想透過併購進入美國,是抱到金蛋鵝,還是踏入燒錢坑,需要花費更多資源來維持Grubhub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這就得用併購後來證明了。

財務上來說:股換股,甚麼樣的價格?
根據WSJ報導,Uber之前談到的換股價格為 1.925股。如果以疫情前的股價來看,大概落在$80左右。

Takeaway.com,不是沒有錢。從截圖上可知,他們在4月剛完成募資。不過今日公布的消息也是要用股換股,尚未有明確比率就是。

市場的反應是誠實的:在有限的時間內反應,並不看好兩者併購帶來更多價值。

我個人對於多數併購案的經驗,不管是閱讀上或者是交易上,並沒有太好的印象。主要是併購過程的定價,參與者有誘因將價格談"歪":合併雙方的主要參與持有大股東,協助合併的財務顧問,心中都有各自不同的誘因。

最常出現的問題,就在於雙方都會聲稱的商譽,綜效,跟成本節省效果,在併購後達到的並不多。更常看到的直接減損雙方當初合併的 "利益"。

這就是為什麼這篇短文談併購背後的樣態,合併的原因,從這個角度來看兩者未來可能的優劣,比較容易看出這併購案是否make sense。

Update:Jun 12, 2020
追溯一下公司進一步發布明確合併消息的新聞稿,應該是在美國時間Jun. 10晚間就已經公布了。今天(Jun. 12, 2020) 才發現,真是後知後覺。

1.) 價格來說,大概落在$75.15,跟Uber當初的價格有點差距,尤其是新聞稿是以 Jun. 9收盤價來設算的。

2.) 合併的營運狀態來說:讓Grubhub的創辦人跟CEO負責美國業務:的確就是同性質業務,不同地域的合併,整體公司多一個市場。

Grubhub的整體股權,會是未來合併公司的30%。新的Takeaway.com,成為擁有歐陸10國(歐元區6國),以色列,英國(Just Eat),以及北美業務的外送集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假想情境:Omicron已在歐洲 (?)

  這是荷蘭疫情開始後,病房住院狀態:從這樣的變化,有沒有新型變體已經在歐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