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hursday, June 11, 2020

VIX 交易分享:有道理的賭博?


Degiro 交易平台紀錄:VIX 45 call, 到期日Jun 17, 2020

【非專業心得分享:小心輸掉褲子】#演示用 #非建議
今天這個時機點,我想當作紀錄,請不要看做是投資/避險建議。單純作為分享這次購買VIX 45 Jun 17 call合約的分享。



證券市場與經濟基本面分離?
首先,我們要理解到:證券市場跟 "當下"的經濟基本面分離,是很正常的事情。有價證券的訂價模型本身,就談到價格是 "未來"現金流量的 "折現"。簡單來說:他包含了許多市場參與者的預期。

其次,就是我早先在Fanpage提到的:"行情始於預期,終於現實/數據公布"。也就是說,再怎麼樂觀的期待,偶爾也會被打醒。而這打醒的力道,端看消息公布者的可信度,以及他們預期的內容。

面對修正預期操作的工具也很多。

VIX Option的一種概念:保險金
Nassim Nicolas Taleb的一些概念,對我來說是很有意義的。

我消化完的基礎概念是:獲利的同時,得同時考量利潤,是承擔了哪些風險得來的?我要不要對於這樣的風險,付出一些 "保險金"?

保險金的意思是甚麼?如果是件沒有發生,就是乖乖繳保險;如果事件發生了,這繳付的保險就會支付發生狀況對你的影響。

他常提到的就是:遠期,價外,選擇權。至於選擇權的方向是甚麼,得看投資組合裡主要持有的資產是甚麼。

依照這個標準,選擇Jun 17到期的VIX不算是夠遠。但是如果找得便宜,夠價外,也不見得是個壞事。

這次VIX交易的過程:幾個時間點,跟轉折

首先,總量:

這是對應一個已經結清的獲利部位。我使用結清獲利部位的一小部分(不超過10%),來購入VIX。
這筆結清獲利部位,是在May 20-28這段期間實現的。

我的確還有一些美國證券想持有較長期的部位。不過,這次操作嚴格來說並不是"保護部位"的避險。如果真的要說是避險,應該是在S&P 500(VIX指數的計算基礎) ,有ETF或是期指部位,需要保障波動修正。


我並沒有持有那樣的部位。

我們可以想成:拿獲利一部份的錢,來驗證自己的猜想(speculation),也可以說這這是一種投機交易(英文也是speculation喔,多趣味!)。

其次,時間:

回到上圖,有兩個時間點:Jun 1/2,跟Jun 9,對應的都是總經數據公布事件:前者是對應在Jun 5 的五月就業狀況(Employment Situation)公布,後者對應的是聯準會FOMC會議。

同樣,回到上面:"行情終於現實",這兩個總經事件,對於市場會有很好的,"面對現實"的效果。前者有包含一些重啟時期,算是一個重啟對於勞動市場是否有意義的水溫指標。後者則反映了美國央行對於自身經濟前景的看法。

最後,數量:
數量上來說,一開始的量不多(因為有夠貴),就業的狀況較我心中的期待值正面。而本周,也就是聯準會FOMC前,我才再次加速腳步購入。

一來是因為目標金額還沒買到,二來是就業數據的計算有一些雜訊,市場需要點時間消化這些概念。

正在進行式:賣出

上圖大家可以看到第一筆賣出(verkoop)交易,因為在交易系統裡面我看到conflicting的報價,我就先丟一個單試試看到底哪個介面的報價是合理的。沒想到就成交了 (!) 驗證到,要從哪個功能介面看到的價格才是對的。

成交價從現在看來,真是一個搞笑阿~ (哈哈)

小結:
這次的交易本質,雖有支付保險金的意味,本質上還是投機交易:用金融市場工具,驗證自身對於市場狀況的猜想。

既然是投機交易,就較為接近賭博。而這個過程的分享,就更像在牌桌上算牌,怎麼樣去用一般人能得到的資訊,以及自身的籌碼,來進行交易的規模,金額,與數量。

用資訊來"賭",控制自身的規模是很重要的:我是用已實現的獲利來賭,控制自己的最大損失。(就是少賺一些)。

運氣絕對是交易成功的因素之一。上一次做類似的猜想,並沒有獲利。

再次提醒讀者:選擇權是會到期歸零的產品,購入持有選擇權要相當小心。這篇文章的意旨在於分享經驗,讀者們請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財務選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假想情境:Omicron已在歐洲 (?)

  這是荷蘭疫情開始後,病房住院狀態:從這樣的變化,有沒有新型變體已經在歐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