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說我很懂電影, 倒是對於"市場"略之一二. 電影作為一項"產業",可不可以用市場的角度來了解?
1.) 簡單的市場概念:
講到市場, 最直接的就是供給與需求. 然而, 並不是有需求就依定會有供給. 純就經濟因素來說, 要廠商供給出任何商品,廠商必須要瞭解到提供該項商品有利可圖.
必須要注意到,有"利"可圖不見得一定要是錢, 在很多場合,有"利"可圖可以是名聲. (註: 在一些economic literature裡面提到了money benefits跟career benefits兩項概念, 前者就是大家認識到金錢的利益,而後者的主要目的是"名聲", 或者是說, 向外界傳遞出signal說:"我就是這個類別(type)的經濟個體!"(比如:我就是藝術感很好可以拍出得獎片的導演)
2.) 電影產業的市場概念:
電影是一項資本密集的產業, 一開拍成本就很高. 如果沒有特定的客戶族群作為基礎, 作為一個電影生產者可以做幾件事
a.) 透過技術降低自己的拍片成本
b.) 拓展或者是針對特定的客戶基礎
c.) 找尋認同的金主推行自己的電影 (後面再詳述)
d.) 根本不要拍 (有時候會很可惜許多好的idea)
把這些概念套到電影產業上,或者是以文化群體(客戶)作為概念, 那麼全球的電影產業就非常好理解. 粗略來說, 以美國文化/英文作為主體的電影在國際上取得了當然的強勢, 不管是在拍攝技術,或者是在接觸的市場通路上, 都有很多既定的優勢. 而拉丁美洲地區/拉美西文, 葡文或者是印度地區/印度各地語言也能夠走出一片天, 畢竟自己國內/區域內市場夠大, 也有能夠支撐不少的idea(不管好壞)開拍.
在美國文化強勢主導下面對最大挑戰的是其他沒有足夠大的國內市場的單一語言區. 不管是歐陸內每個語言區單獨的電影, 或者是亞太單獨的國家. 這些國家的人口大概都有百萬(較小的)甚至千萬(較大的國家),如果能夠找得到夠"吸引群眾"的主題,都能夠撐起該國的電影內容.
有些導演找是"全球共同的元素",有些導演找尋的是"地方性的特色元素" 兩者不必然相衝突, 端賴導演跟解輯團隊的取捨跟陳述. 比如說Taxi (終極殺陣)系列對於全球都有吸引力的幽默感元素, 或者是El Laberinto del Fauno(羊男的迷宮)的奇幻寫實元素. 但是他們並沒有因此犧牲在地的訴求,例如前者還是玩了些嘲笑法國警察,南北差異的概念,而後者則是以西班牙內戰史為故事主線, 放入不少懂得西班牙文化才了解的小故事.
北野武的アウトレイジ(極惡非道)算是"地方性的特色元素"較為強烈的電影, 影片主體是日本黑社會文化的描述.但這也不跟全球性的元素相衝突,黑道元素一直是電影裡面很常描繪的主題. 北野武鏡頭下的日本黑道,可能同樣對於北美的教父迷可以有一樣的吸引力.
因此, 如何定位自己的"市場",可能成為每個電影製作團隊在拍片前需要問自己的問題? 或者是說, 是追求"money benefits"的導演需要在乎的.
那麼"Career Benefits"的導演要怎麼樣出頭?
3.) 金主: 到底"好的"電影透過誰來付錢?
如果以一般的商業模式來說, 電影就像所有商品或者服務的提供一樣. 通常要透過創業家先借一筆資金來創作出產品,然後透過這項產品或勞務訴諸市場,收回資金,償還給出資人,或者是給予出資人相應的報酬. 而衡量出資與否,大概就是出資人對於電影產業或者是電影市場的熟悉與否來決定.
然而, 有些概念可能無法訴諸特定的觀眾族群,或者是這些觀眾族群比較少,所產生的收益無法拍片, 這些劇本就默默地消逝嗎?
有些人認為在這個時候政府就應該要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透過補助金來讓導演可以拍出特定的電影. 而我傾向認為這些career benefits的導演應該要自己找錢, 找到符合自己概念的金主來支持自己. 畢竟career benefits最終獲益者可能是在導演本身, 在觀眾是否從這樣的"商品"中獲益? 這是個很大的問號.過去在這點上可能很困難,但是現在有許多不同層面的群眾募資平台,或者台灣的創投, 然而創投產業有創投產業的問題,得另外分篇討論.
我不認同政府補貼最大的原因在: "錢, 從哪裡來?納稅人!"
阿莫多瓦: 西班牙政府正打算殺死本土電影 by Paul Amilos, Guardian (Oct. 13, 2013)
衛報的這則報導,提到了西班牙財政部長與阿莫多瓦在媒體上的交鋒.主要是西班牙中央政府打算要提高電影票的消費稅(也就是台灣的營業稅),把收入做為補貼電影產業的一部分. 而阿莫多瓦當然是持反對的態度. 對他來說,拍片主要是要面對消費者,當消費者因為消費稅上升,票價上升而不看電影,這樣政策就扭曲了市場,立意良善想要幫助電影產業,但在結果上卻是會扼殺了電影產業.
當然,其他角度的觀點可以是說: 這個導演是個新人,需要補貼給他的機會;或者是說, 這個導演能夠為國家獲獎,將國家的名聲推上國際舞台.或者是說, 這些arguments是個人對於立場的選擇,我不做出特別的評斷.
此外,還有一些具有創意的想法應該是: 政府作為一個創投基金肩負獲利的目標,也就是說如果政府基金投資到電影中,有所獲利也能夠幫納稅人賺取利潤; 或者是政府不直接介入出資,而是協助擔保融資放款. 這兩項概念雖然跟"直接拿納稅人的錢補助"有所差異,但是前者無法確定特定的政治理念不會干擾到電影的創作,而後者就像所有的principal-agent problem, "保"字拆成"人呆", "(擔)保人"變成"呆人"的狀況.
這篇文章把簡單的財務跟市場概念套用到電影產業裡,台灣電影產業自身面對的狀況,以及多元文化等等,到下一篇來探討.
Discover the beauty in the world through len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with small touches in Sports.
Search This Blog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假想情境:Omicron已在歐洲 (?)
這是荷蘭疫情開始後,病房住院狀態:從這樣的變化,有沒有新型變體已經在歐陸的可能?
-
穩懋(3105)縮短設備折舊年限 明年EPS少5毛 嚇跑砷化鎵買盤! 鉅亨網 (Dec. 22, 2012) 折舊費用, 有這麼可怕?少五毛,投資人就要大幅度賣出懲罰*?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A) 學會計的好狡猾在操縱盈餘 B) 我們應該來拆解一下看一下現金流量....
-
Understanding Asset Prices 今年的瑞典皇家銀行經濟學獎(大家常稱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給了三位在資產定價上有卓越貢獻的經濟學家, Prof. Eugene Fama, Prof. Robert Shiller and Prof. Lars Pete...
-
在台灣的各位,通常會感受到韓國的競爭壓力。主流媒體上雖然經常比較兩個國家,但流於表象。疏忽了韓國在金融危機後,整體的 行政機器 改造。 這篇文章的重點是在於行政機器的改在套用在貿易協定的簽訂以及發展的歷程。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