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Wednesday, July 24, 2019

交易球員有如交易股票: 投機與投資的細緻差異


NASDAQ科技參與的運彩:Football Index
會發現這個平台,來自於華爾街日報於昨日(Jul. 23, 2019) 的一則報導:NASDAQ Makes Bet on Sport Gambling

這個以足球員作為基礎的交易平台,跟NASDAQ證交所的關係是甚麼?主要是撮合交易的科技技術。為什麼這樣的科技跟博弈平台有關?賭博跟投資的本質差異又在哪?

本文所有圖片來源,擷取自 FootballIndex網站

市場經濟:不同立場/觀點的人如何碰面
在市場經濟中,買家跟賣家如何相遇,完成交易,一直是個有趣的議題。

簡單來說:買家都希望自己能用最實惠的價格買到自己要的物品/權利,同時賣家希望自己持有的物品/權利,能賣到最高的價格。

實體的市場聚落因為這樣的需求出現:在交通要道的集散所,讓大量的買賣方聚集,能夠讓雙方用最低的成本,滿足成交所要的條件。這樣的市場聚落,多半具有幾項特色。

1.) 聚落位於交通要道
2.) 聚落內提供多樣的商品
2.) 持有不同觀點的買,賣方,都會在這個聚落出現

買賣雙方簡單的在單一地/多地逛個幾圈,完成自己心目中所需要的交易。

網路上的市場,跟實體的市場也沒有兩樣。而通常會將商品跟報價標準化,以利交易進行。科技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讓買賣雙方能夠用更好的價格成交:只要即時遞進來的單,可以找到相對的搓合價格,就能夠迅速成交。

將上面這些概念,套在運動博弈上,就是這個Football Index平台想要達成的"創舉"。而選擇NASDAQ作為後臺的合作方,就是應用他們網路成交的撮合科技。快速的撮合,相當適合用在博弈上,有個很有趣的基礎:贏家的獲利,來自於輸家。


賭博作為全民運動:
不知道大家跟英國人的互動有多少,"傳統"的英國人來說,"賭博"可說是一種生活日常。大事小事,正反雙方的爭論,最後都可以套上一句話: "I will place a wager on ....." (我跟你賭多少說這會是 ____ ) 大小事都能賭,在運動事件也不例外。

賭博機制頗直觀:通常是贏/平手/輸球。為特定 "觀點"下注,賽後見真章。

我們可以想像:這種不同意見之間的對賭,最早可能是在球場或酒吧內,三五好友揪再一起,為了賽事的結果,一言不合 ,就拿出錢來輸贏。慢慢地,衍生成為集中到特定地點,成為投注站。再隨著時代演進,走上了網路平台。實體投注站經常也跟網路平台合作,提供下注者不同的選擇。

有觀看足球賽事的朋友,應該對於Bet365,Bwin 都不陌生。不管是在球衣上,在球場邊線,者是賽事轉播中,都會出現這些網路博弈平台廣告。

網路世界改變了甚麼?更多標的,更實況的賠率。
從英國發起的運動博弈,目前多半也包括全球的職業聯賽。賭徒下注的選擇增加。此外,不少平台也提供實況賠率,會隨著球賽進行變化。

這就是市場:讓更多選擇,更多不同觀點的買賣家,進場參與。

博弈變成證券市場:投資與投機的細緻差異
在這個Football Index的網站上,他們標榜自己是 "The Football Stock Market"。而在市場頁面上列示了所有 "可交易"的球員,買賣報價,以及最近的價格變動,再加上在介紹影片中,他提到了自己有三種 "股利"發放的方式。讓整個平台,十足像極了證券市場。


然而,本質上他還是賭博,這也是呈現賭博(投機)與投資,其中細緻差異最好的例子

首先,從他們的介紹網頁清楚的寫道,他們是一家符合Jersey Gambling Commission/UK Gambling Commission所發行執照的運動博弈公司。在這個段落我們也能清楚的看到,提醒所有參與者,要 "負責地賭博" (Responsible Gambling)的警示標示。

其次,就是賭博的本質:一項零和遊戲,贏家的獲利,也就是輸家的損失。

以運動博弈來說:一場賽事的結果,就是贏/平手/輸球,參與者為特定 "觀點"下注,賠率的設定依照參與者不同的觀點而定,賽後見真章。

舉例來說,一群朋友在酒吧看球下注,願意壓在贏球/平手/輸球的押注金,各有 $150/$100/$250,贏者全拿,輸者龜苓膏。

贏球場合出現,就會有$500的總彩金,他們的賠率就是  3.33。以此類推,贏球,平局,輸球的賠率,就會是 3.33/5.00/2.00,贏家的獲利 ($350的利潤),來自於輸家歸零($100+$250)的結果。

Football Index平台以球員作為基準,移除了賽後全輸,一翻兩瞪眼的狀況,並且設計"股利"機制,試圖將球員的相應"現金流量",跟實際賽場上的表現相連結,淡化了他的賭博性質。

然而,"球員"只是交易商品的標的名稱,實際的價格,還是來自市場參與者的買賣活動。換句話說:多少人 "賭"這位球員有好表現,是價格決定的主要因素。

證券市場上也有投資跟投機的差別,而經常有人模糊了這樣的邊界。

對比於證券"投資"來說,投資人是取得該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投資標的需要在實體經濟市場中競爭,取得盈餘與股利配發的基礎。證券價格跟願意買入該公司股價的人當然有關。然而,該公司實際經營活動,有現金流量/股利的作為聯繫。
"未來,如果有人推出一項真正的投資商品,就是將標的本身,跟足球員的薪資/各種報酬結合。購入這位球員的 "一部分",你就可以分享他本身產生的收益。隨著著球員成長,價格水漲船高,這樣才是真正的投資。" 
"擬制"的現金流量:Football Index的三種"股利"
Football Index試圖透過三種不同的 "股利"設計,擬制出一個球員價格背後現金流量的聯繫。然而,這三種股利是間接的,而非直接跟球員薪酬有關,而是球員 "衍生"的現金流。

三種股利分別是:媒體股利,賽事股利跟賽場表現股利

媒體股利:
這個平台自身選擇出一系列的媒體,給予不同的分數,每天結算。該球員出現在不同的媒體上的次數越多,分數就越高。
目前是夏季期間,沒有職業賽事進行,屬於 non-Match Day的狀態。因此,排名前三名,就會發予股利。到了賽季期間,就會是排名第一,才有股利發放。
賽事股利與賽場表現股利:
在有賽事進行期間,能夠配發 "股利"的方式就更為多元。賽場上的各種表現,被轉換成為分數排名,賽事結束後,在該位置上排名最高的球員,將會被發與股利。同時,若一名球員在賽場上有特殊表現,比如:進球,助攻,或者徹底守住球門,就會有額外的賽場表現股利。

我可以想像第一種股利的現金來源,很可能是這個平台,與不同的媒體,透過點擊率與廣告商收益分享達成。而第二種表現連結,可能跟各種賽事集錦中,會被媒體撥放的次數,衍生的廣告收益,做出分配。

這是一項 "衍生"的現金流量分配,而非 "直接"歸屬到球員本身的現金流量。

對比成證券市場的(虛擬)例子是:某家公司在媒體上面曝光度高,他的廣告收益,也會變成股利分配。但這樣的股利,並非來自於公司實際的經營活動,而是公司 "曝光"衍生而來的。

這樣可以看出,Football Index的"股利",跟現實生活中投資證券市場的股利,本質上的差別了吧


最後,拉回主題:撮合交易科技
以博弈作為本質,要讓大家願意參與,有個很重要的因素:不同觀點的人,要能夠快速地進入平台上參與這個 "遊戲" (Game)。

我們回到上面的例子:
一群朋友在酒吧看球下注,願意壓在贏球/平手/輸球的押注金,各有 $150/$100/$250,贏者全拿,輸者龜苓膏。
贏球場合出現,就會有$500的總彩金,他們的賠率就是  3.33。以此類推,贏球,平局,輸球的賠率,就會是 3.33/5.00/2.00,贏家的獲利 ($350的利潤),來自於輸家歸零($100+$250)的結果。
如果今天,願意下注的人,更多了呢? 或是,有不同觀點,願意下注不同金額參與者,能夠馬上加入這項賽局呢?

如:願意下注輸球的人,多了$250出現,那麼賠率就會改變,也會讓其他不同觀點的人,因為利潤結構改變,更加願意加入。連鎖效應下,就會吸引更多參與者加入。

因此,一項博弈賽局,能夠快速地讓不同觀點的人,掏出錢來"交易"他們的觀點,是很重要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應用在證券市場上的交易撮合科技,會被應用到運動博弈市場的主要原因。

進一步來說,經營交易平台,主要的收益來自於手續費。Football Index目前手續費為交易金額的2%,越多人加入,他們的收益就越高。

結語: 投資與投機,細緻的差異
的確,有成功的事例演示出,透過對於特定事物的專業知識進行投機活動,能夠有超額的獲利 (如:上賭桌玩撲克) 。

然而,更多悲劇顯示出,參與者並不清楚自身所進行的是投機行為還是投資行為,以致於付出過高的代價。

我希望透過這個有趣運動博弈平台的介紹,可以讓讀者更清楚"市場"的運作機制,跟投資與投機之間細緻的差異。在自身進行任何行為前,了解自己所牽涉活動的本質。

準備好進入 "市場"了嗎? Gamble Responsibly.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假想情境:Omicron已在歐洲 (?)

  這是荷蘭疫情開始後,病房住院狀態:從這樣的變化,有沒有新型變體已經在歐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