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uesday, March 28, 2017

2017年預期:最好的新興市場...是這樣嗎?

在彭博社的資料視覺化網站,Bloomberg Visual Data上,出現了這張圖。以2017年該國的預估GDP成長,對比2016年已公布的GDP成長數字,標示出今年"可能"會有不錯表現的國家。

單看這張圖,可以作為投資的指標嗎?而各國發展,真的會有如圖中預期嗎?

參考新聞:Bloomberg(Mar. 20, 2017) 這些經濟體在今年經濟狀況將會明顯改善


風險與報酬:相應報酬可能提高,風險同時也增加
我們先將焦點放在圖片中有額外提供文字敘述的經濟體:俄羅斯/奈及利亞/安哥拉在經濟前景圖中,因為石油價格回升可能受惠有更好的經濟表現。巴西受惠於原物料價格,阿根廷受惠於改革成果,也可能在2017年表現突出。

不過,我同時在推特帳號中,看到彭博社政治板所分享的這張圖片。這兩張圖片放在一起比較,出現了有趣的對比。上面提到的五個國家,在下圖中若有被標色,(俄羅斯與安哥拉並未被標色,但在原始資料表格中有提到相應的風險狀態),幾乎都呈現紅色的情形。
BloombergPolitics 全球各國風險(事件)簡報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高風險,高報酬":在2017年這些國家可能的成長率高,但是面對的挑戰風險也高?

等等,下結論還不能這麼快。

改善的理由是否成立?石油與能源價格
標記的國家被認為會在今年有巨幅改善的理由,看似"合理",但仔細從其他資料對照,就會發現每個理由都能被打上一個很大的"if":
"如果"理由不成真,這些國家是否還能夠繳出漂亮的成績單?
俄羅斯,奈及利亞與安哥拉,受惠的原因來自於油價的回昇。然而,雖然OPEC進行減產,試圖給油價提供支撐,美國的油井鑽探持續回溫 (來源:CalculatedRisk),主要油管連接在美國的石化業生產帶(來源:CNN,美國政府同意油管工程),甚至各大石油公司持續提升技術與設備,能讓自己的油田在每桶$40,甚至 $20的價格下仍能獲利 (來源:oilprice.com)。

在這樣的狀況下,僅僅期待石油價格回升/穩定,就能夠給國家更好經濟前景的地區,恐怕面對的事更多的產業挑戰。

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是:石油,天然氣(如俄羅斯)或其他礦藏,並非是能夠直接轉換成為獲利。這些產業的開採效率,經常需要固定且鉅額的投資。而這些國家共有的一個特色,阻礙資本密集投資的原因是:貪汙。企業營運的利潤,經常需要提撥部分給予官員,或者是相關"有力人士",這樣的情況,會進一步阻礙國家主要產業的發展。

說到貪汙,我們再來看接下來的例子。

巴西肉品事件:貪汙與政府不效率,持續衝擊經濟體
在上周,巴西的肉品出口,面對了一項重大的醜聞:肉品廠透過再加工手法,將過期肉品處理過後再出口,並且透過賄賂政府官員,避免出口的相關檢驗。中國在上周短暫禁止了巴西肉品進口,而韓國將相關產品下架。
日經亞洲周刊(Mar. 23, 2017) 巴西肉品恐慌在亞洲蔓延
這件事情在周末,透過巴西政府與外國政府的磋商,得到了解決。巴西政府提供21家被調查的肉品加工出口公司清單,而各國政府(如:中國),原則上對名單中21公司禁止進口,其他公司放行的貿易措施。

肉品產業出現問題並非是第一天,在五年前(2012年),一位巴西健康檢查官員Daniel Gouveia Teixeira 發現加工廠的產品,含有過量的MSM,也就是骨髓,血管,神經等非肉品的副產品,向當局舉發。上周巴西聯邦警察的新一波調查:弱肉行動(Operation Weak Flesh),也是這一系列調查的延伸。
路透社(Mar. 24, 2017) 巴西肉品醜聞的告發者對抗強大的產業
CNBC相關的報導中提到,肉品出口,是巴西除了黃豆與鐵礦砂外的第三大出口品項。這三項,都是大宗物資。

從這些新聞中我們可以看到甚麼?

長久以來國家的經營模式,影響人民對於貪污的"容忍值",以及對於特定行為"合理化"的心態。以肉品事件來說,當Teixeira要透過正常管道舉報肉品業的問題時,上司刁難,朋友認為他挑戰大公司是瘋了,社會文化持續"不鼓勵"他這樣做。

簡單來說:社會的樣態被過去的經驗定型,而這樣定型後的結果,需要透過一段時間,或者是特定事件,才能夠在逐漸恢復。

對Teixeira來說,他是幸運的:沒有"被消失",沒有被當局"處理發現問題的人",反而是持續的努力過後,透過巴西聯邦警察體系繼續追查類似的案件。而巴西政府在這件事情上的初步反應也算是及格:迅速彙整調查資料,與貿易夥伴溝通調查進度,將損害控制在可以處理的範圍內。

雖然巴西在圖上的標示是受惠於原物料價格穩定。然而,跟阿根廷相同,巴西的經濟發展如果要進一步有所改善,國際大宗原物料只是一環,政府體制改革的狀況進展如何,才是這個國家前進與否的關鍵因素。

改革成效:通膨與貨幣波動風險
最後,我們用Bloomberg Politics中,對國家風險的考量因素,來看阿根廷。

彭博社對於一個經濟體風險的考量,從四個面向出發:外匯存底(Reserve Stockpiles)失業展望(Unemployment Outlook)通膨預測(Inflation forecast)貨幣波動(Currency Volatility)

在這些考量中,阿根廷在通膨預測是倒數第二(僅次於委內瑞拉),貨幣波動倒數第三(僅次於南非與土耳其)。僅在失業率(目前維6.5%)與外匯存底(目前為GDP 5.8%)不是倒數名次。

阿根廷在新任總統Macri於2015年底上台後,進行一系列的經濟措施改變。包括取消外匯管制,進出口關稅擇項降低,並且與國際債權人談判過去的債務問題等,試圖將阿根廷經濟恢復成長。而阿根廷在2016年第四季,擺脫經濟持續衰退,繳出0.5%的經濟成長。

所謂的改革成效,除了在較為市場自由化的舉措外,還得面對未來重回國際債市的關鍵因素:政府赤字是否能夠穩定與國家統計是否有可信度。

最後:談談分區投資
在上周末與朋友的聊天,談到面對資產配置的問題。除了在股票,債券等投資商品外,區域的配置也在這段談話中出現。
透過曝險在不同區域/國家的資產配置,是否可以達到更好的風險平衡報酬?(Risk-adjusted Return)。
資產配置的最基本概念是:只要在投資組合中增加一個資產類別,就會得到風險分散的效果。也就是說,整體投資組合波動較低,給予較穩定的報酬。

分配的比率,用最簡單的判斷就是相信"市場永遠是對的"。如果考量到本身持有的整體投資是全球證券市場,那麼各國主要證交所的市值佔全球市場的比率,成為一個配置考量。市值越高的地方,比重就越大。


然而,在操作與產品的選擇上,還能有些更有趣的答案。

首先:進入某些市場恐怕不是這麼容易。就算是透過追蹤指數的基金,將自己的投資組合部分分配到特定國家,也受到這個國家資本進入的成本影響。這些成本當然包括明確收費的,如:該國證券相關的稅務,規費等;及不明確的風險,如:該國的匯率波動等。這些將自己的投資曝險在特定國家需要注意的。


此外,在搜尋阿根廷相關的新聞時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跟阿根廷,或者是整體拉丁美洲有關的公司,難道不能在其他地方買到嗎?

我找到了一個例子,是拉美著名的線上購物網站:Mercadolibre (自由市場)


成立於1999年,2007年在Nasdaq上市,營運範圍跟現金流量來自於拉美18國與葡萄牙。從2011年開始,都有穩定的配息紀錄,目前股價是上市以來價格的642%。

最後,我們必須要想:在這國界越來越模糊的時代,投資特定公司的經營,已經把區域風險考慮進去了。

區域別獲利來源比率(桑坦德銀行2016年報)
這裡的例子是讀到桑坦德銀行的評價狀態。在歐洲國債殖利率爬升,桑坦德持有的西班牙國債可能面臨進一步的重估評價損失。然而,他們在世界上其他市場的的投資,卻隨著這些市場的經濟與放款狀況好轉,提高他們的獲利能力。

如果你是一位西班牙的投資人,投資分配案市場比率分配,投資在追蹤西班牙IBEX 35指數的成分股。其中,桑坦德銀行佔有約14%。

當你考慮走出國內市場進行國際分配時,或許你就應該要避開拉丁美洲國家。因為你所持有的"國內市場",已經透過金融業,往拉美投資相當比率了。


換作是台灣投資人,或許就得考慮,是否通過0050持有的公司,已經過度曝險在特定區域?

因此,用地域來劃分資產配置,或許是多餘的考量。依照國際市值,將證券投資到前5大(甚至前3大)主要的交易市場後,額外增加新的區域所帶來的風險分散效益,可能相當有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假想情境:Omicron已在歐洲 (?)

  這是荷蘭疫情開始後,病房住院狀態:從這樣的變化,有沒有新型變體已經在歐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