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張WSJ 整理的生產成本表上可以看出,沙烏地阿拉伯不管用甚麼價格都會在石油市場上賺錢。看似他們沒有理由支持上周末(Apr. 17, 2016)在杜哈的石油會議的減產議題。
但是:為什麼這會議還是舉行了?甚至在周六有傳出,沙烏地阿拉伯的代表在伊朗不參與會議的狀況下,有可能有條件接受協議。這背後代表這國家出了甚麼有趣的狀況?
參考新聞:WSJ(Apr. 17, 2016) 杜哈會議上沒有達成減產協議
低油價帶來的效益/效應:
簡單搜尋一下新聞標題:不少提到低油價帶來給世界的負面效果:各國政府想要促進的通膨拉不起來;各大石油公司股價重挫,並且在其所屬的市場因為市值權重大的狀況下拉低各國證券指數;油價下挫迫使美國頁岩油生產商關門,連帶波及為了開採頁岩油所蓬勃發展的高收益債市場。(筆者註:最後這一點我不確定,不過相信我這樣的新聞一定找得到)。
所以低油價是壞事,對於將世界經濟推離谷底沒有幫助,我們應該希望產油國得快點達成協議減產!
等等!事情可沒這麼簡單。
下表示2016三月份,及第一季美國零售業銷售增減表。可以清楚的看到,來自加油站的零售銷售數量持續降低中。不論與前年同期相比,或者是與上一個統計期間相比,都有明顯的減幅。而在這樣個表格中,其他的多數的項目,都仍然維持銷售成長的態勢。
這說明了甚麼?油價下跌,消費者有限的所得需要花在油箱的比率將會持續降低。除了直接的影響是他們有機會把錢花到別的產品外,降低的油價更提高了每個人的"行動力":失業者可以多跑幾個面試機會;面臨學校選擇的人或許可以去離家遠一點,但比較好的學校;有點閒錢的人出遊的預算可以降低....等等。這些提高的"行動力",聽起來微小,但可是共同市場要出現效益兩項成立的要點其中重要的一項:勞力的自由流通。
從價格跟數量來看:產油國受多大的傷害?
低油價對於其他消費大眾聽起來似乎是好事,但的確帶給產油國不小的麻煩。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簡單的式子:經濟學常見的廠商利潤函數:
等式的左方 π:代表的是廠商的利潤;等式的右方:就是廠商的營收(Revenue) 減去廠商的成本,我們可以看成:
產品價格(p)* 產品數量 ( Q=f(z) ),扣除投入成本 (C= r (成本價格) * z(投入數量) )
p是價格,z是產品所需要投入的原料量。生產量Q跟原料投入量有一定的關係,所以是 f(z)。這些原料的價格是r。在華爾街日報提供的這份:每桶原油價格成本分析 (Apr. 15, 2016) 報導中,我們可以看到每個產油國目前的生產總成本約略是多少,以及成本的細項分析。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是石油生產成本的領先者。依照華爾街日報的估計:這三國的成本都在US$10上下。
換句話說:在收益固定的狀況下,這三個國家會是原油生產最大的獲益者。其中,沙烏地阿拉伯是成本最低的一位。(附帶一提:也是目前政治環境相對最穩定的OPEC成員)
那麼,我們來容許價格變動一下,看帶來甚麼事?我們不用考慮石油的特殊性,就用一般商品想像就好了。
價格上升,立即的狀況是廠商的利潤會增加;然而,接下來:消費者會試著減少消費量,找尋替代方案(再生能源,提升引擎效率);同業競爭者會想要加入分一杯羹,只要價格高過他們的生產成本即可(頁岩油)。
價格下跌,立即的狀況是廠商的利潤會減少;然而,接下來;同業競爭者不堪虧損會退出(頁岩油業者陸續破產),消費者可能會增加消費量,但整體銷售金額不見得增加(美國零售業消費報導中:加油站銷售仍持續減少)。對於沙烏地阿拉伯,或者是參加杜哈石油會議的產油國來說,他們現在面臨的是第二個狀況:已經把競爭者趕走了,然而自己的荷包因為銷售量沒有增加,比以前少賺了很多。簡單從價格來看:把價格拉高到不會再吸引過多競爭者進入,是他們會議的目標。而拉高價格的方式,就是減產。
看起來減產是個好主意?為什麼沙烏地阿拉伯不要?
從報導的內容來看,沙烏地阿拉伯不願意減產最大的理由,是伊朗。
我們先不管甚麼什葉派與遜尼派,或是阿拉伯人與波斯人這種千百年世仇的歷史文化議題。我們先就數字上來談就好: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有接近一樣低的生產成本。這讓伊朗不管在高油價或低油價時期,都是沙烏地阿拉伯最直接的對手:別人會因為不敷成本而退出市場,伊朗絕對不會,而且沒有必要。
所以沙烏地阿拉伯在杜哈會議上反對意見背後的聲音是:
"我們沒有理由要相信伊朗會跟我們一起減產。當我們減產他增產,拉高的石油價格好處都被他賺走了。"追根究底的原因是:沙烏地阿拉伯現在很。需。要。錢!尤其是現金!在石油下跌的這段過程中,他們發現他們快速流失外匯存底,並且開始出現鉅額的政府赤字。他們現在一筆穩定的現金流,而在確保穩定的現金流計劃實現前,他們不能冒任何一絲一毫的風險:尤其在減產增價的過程中,喪失自己在市場上的市占率。
為什麼他們這麼需要錢?
不靠石油的現金流: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基金
不靠石油的現金流: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基金
多數人(包括我)對於沙烏地阿拉伯這個國家體系的運作方式並不瞭解,而這則Bloomberg的報導,讓我們可以略知一二。
這件事情在石油價格大幅下跌之後,一切就將改觀。沙烏地阿拉伯為了面臨這樣的挑戰,準備籌辦主權基金,並且希望將國有石油公司Aramco的部份股權上市。這筆主權基金將會有半數投資在國外,非原油相關的公司,並且期望這些公司會創造穩定的收益。
Bloomberg(Apr. 21, 2016) (希望)讓沙烏地阿拉伯經濟脫離石油依賴的US$2 Trillion,計畫從這篇報導上可以看到,沙烏地阿拉伯的國內民眾,享受很多政府的補貼。比如:油,水,電。支付補貼的來源,在其他國家是靠稅,在沙烏地阿拉伯沒有這種事:在一定標準以下的人民免所得稅,甚至沒有營業稅。國家主要的支應支出的來源(90%),來自石油收益。
這件事情在石油價格大幅下跌之後,一切就將改觀。沙烏地阿拉伯為了面臨這樣的挑戰,準備籌辦主權基金,並且希望將國有石油公司Aramco的部份股權上市。這筆主權基金將會有半數投資在國外,非原油相關的公司,並且期望這些公司會創造穩定的收益。
我們回到上面的問題,甚至是上面的廠商利潤公式:為什麼他們這麼需要錢?
我們在計算廠商生產成本的時候,通常僅僅計算需要投入的資本,勞工與原料。然而,再如沙烏地阿拉伯這樣的產油國中,國家就是廠商!我們還要計入的,是社會成本。換句話說:沒有豐厚的補帖維持的穩定社會,沙烏地阿拉伯原油的生產無法持續。而避免社會動盪不安是透過各項補貼的狀況維持下來的:當補貼無法持續的時候,社會成本急遽升高的可能性就大幅增加。
我們在計算廠商生產成本的時候,通常僅僅計算需要投入的資本,勞工與原料。然而,再如沙烏地阿拉伯這樣的產油國中,國家就是廠商!我們還要計入的,是社會成本。換句話說:沒有豐厚的補帖維持的穩定社會,沙烏地阿拉伯原油的生產無法持續。而避免社會動盪不安是透過各項補貼的狀況維持下來的:當補貼無法持續的時候,社會成本急遽升高的可能性就大幅增加。
然而,原油收益已經不足以滿足所有補貼政策的狀況下,除了砍除部分補貼外,最好的方式就是開始尋求其他的收益來源。
事實上,中東的貴族們早就意識到這樣的問題:其他兩個同樣擁有石油蘊藏,但數量遠不及沙烏地阿拉伯的卡達與阿聯酋,在這幾年已經積極的經營其他的國有事業,或者是轉投資到其他資產,使國家不單仰賴原油收益。
石油的大好光景真的一去不復返?
最後的一個問題是:如果景氣是種循環,那麼石油谷底的價格總有一天會反彈,過去石油價格也可能更低過,為什麼沙烏地阿拉伯過去不緊張,卻等到今天才意識到事態嚴重需要改變,甚至在減產會議上硬咬著底線,市佔率,不放?
我們可以猜想:是否在穩定的環境下,石油收益壟斷在少數集團手中的景象,即將要一去不復返?穩定的世界代表著更多產油國都能加入石油生產行列,更多生產者的加入,意味著OPEC的影響力將越來越小。
此外,科技的進步,讓我們今日有更好的原油探勘技術,更好的原油提煉方式,以及更多的替代能源選項。石油佔總體必須資源的比重,恐怕將逐年降低。
如果連蘊藏次豐的產油國(最豐沛的其實是委內瑞拉),都意識到自己的國家,統治基礎,不能在奠基於石油之上,開始進行改變。那麼,上面的猜想,或許,不僅僅是猜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