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hursday, January 14, 2016

2015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Angus Deaton的啟發


專家們都協助暴君?還是專家們根本就是暴君?
民主的精神在哪裡?

這篇短文是Angus Deaton對於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William Easterly在2014年出版的新書"專家暴政" (The Tyranny of Expert)的評論與回應。(原文連結)。這本書主要爭論的觀點是所謂的"科技假象"(Technology Illusion)或"專業官僚假象" (Technocratic Illusion) 。這項爭論的來源來自於:當代經濟學,是否過度強調"工程性"的操作與最大化,而非關乎人最基礎的福祉。要對此有所改變,必須要從體制(民主制度)以及窮人的需求(voices of the poor)這兩項動機出發才行。

Dr. Deaton認同Easterly教授部分的觀點,但他認為,全書提到了專家的不適任點,但沒有詳述如何讓專家們"適任"。他認為,"專家"並非都只會機械性的適用專業到現實中,而"暴君"也不一定對人民有害。然而,專家跟暴君在操作上,都有其限制。

他認為爭點最簡單的論述方式,是在結論段提到,"民主"與"基本權利"的精神本身,就值得讓我們不要落入"暴君迷思"中。

1.) 有"公眾服務之心"(Public Spirit)的經濟學家能改變社會:身為英國出身的經濟學家,Deaton對於英國經濟的歷史相當的熟悉。他認為,如凱因斯與他們的朋友們,因為對於公眾服務的熱情,改變政府提供服務的方式,改變了當時的英國,甚至其他面對同樣困境的國家。因此,"專家"不完全若Easterly提到的,機械式的操作理論而已;也不若Hayak提到的:政府會透過經濟政策剝奪一般人的自由權利。

然而,這樣有"公眾服務之心"的經濟學家,通常在他們作為之前,我們並不知道他們心中的取向。換句話說:這是仰賴專家的限制:我們知道專家能做好事,但,到底檯面上的事不是那種專家?

2.) 暴君/專制體制一定有害於公眾福祉?不見得。
以他的經驗他提到,許多暴君體制事實上對於一些公共福祉是有幫助的。以公共衛生的提倡來說:有更多,健康的年青人力,對於某些暴君來說是好的:他有強壯的士兵替他打仗,或者是能夠贏到更多公眾支持鞏固他的統治地位。

然而,大家有沒有發現:健康的年輕人是拿來打仗用的。換句話說,公共福祉,反而轉變成為對"特定權力"服務。

此外,他進一步提到:這樣的"公共福祉"只是延後災難的發生,並非解決問題。公眾與統治者的利益不會永遠相同,而在兩者有所歧異時,必然是公眾受害。

3.) 外部支援的迷思:
那麼,前兩點都有限制:那如果不用在地專家,不相信在地暴君,我們仰賴外部支援,可以嗎?

不少人會認為,外來的援助資源可以改善政府,或者是逼迫在地政府去執行適切的政策。Dr. Deaton認為這也是一項迷思:外援的資助者,他們也有他們自己的目標與利益。這些出資者的利益與在地人的利益可以相同,可以不同,但當執行成效沒有得到他們心中的目標,或者是援助耗盡,所有的進步就會停止或回歸終點。

4.) 民主與權利:
最後的結語:Dr. Deaton認為民主與權利的追求,有基礎的概念以及操作的手段。他認為,上面三種都可能有好有壞,也就是說,應對道不同的操作手段,不同的出發點,會有很不一樣的結果。

這就是為什麼,他結語中會提到:我們或許不用詳述操作手段的歧異,而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我們從根本的原則出發:民主,與基本權利的保障。

從這樣的精神出發,在地如果形塑出完整的體制,人民自然而然會選擇適合自己的統治者,適合自己的專家群,適合自己的外來援助。這三種外在的力量,與自身的利益貼近與吻合。
民主的目標,不是讓一個國家變得更強,而是讓資源分配,更貼近人民的需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假想情境:Omicron已在歐洲 (?)

  這是荷蘭疫情開始後,病房住院狀態:從這樣的變化,有沒有新型變體已經在歐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