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hursday, January 31, 2013

貶值: 真的有貨幣戰爭?

這篇是我這些年來對於總經的粗淺認知, 我嘗試推演傳說中的貨幣戰爭根本不存在, 試圖用另外一個角度來告訴大家現在的相競貶值到底在玩些什麼花樣?

首先, 我想先回顧一下我之前寫的一篇文章, 到底貨幣是什麼? 我們持有cash的目的是什麼?
The value of (holding) cash 其中有兩個很重要的概念:

1. 現金還是一種政府擔保發行的一種資產, 以政府的概念來看就是一種超短期債,以個人的角度來看就是持有某種短期政府債券. 跟其他債券一樣,他也是一種金融資產.

2. 一個國家的國民: 你, 會持有這個大家普遍信任的債券去交易: 不論是交易你想取得的財貨或勞務, 或者是把這個債券換成其他的金融資產,比如你去投資股票或者其他債券etc.

3. (本文新加入這點) 別人為什麼會願意收下你的這個金融資產,讓你換取實體財貨或者是勞務? 因為他相信這張紙具有"購買力" :換句話說: 持有這張金融資產可以讓他在往後的短時間內還是可以兌換到相應的產品,他並不用承擔任何短期的損失.

ok, 那印鈔票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情,貶值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實質購買力與貨幣: 貶值促進出口? 
貶值的問題在歐盟區被討論到田都被耕兩輪了. 當初討論的標的國是希臘: 如果希臘脫離歐元區, 自行發行Drachma, 會有什麼樣的效果?

我們維持上面那篇文章的想法: 貨幣是種政府發行的極短期債券: Drachma會是希臘政府發行的一種極短期債券,依照希臘現在的財政狀況, 這種極短期的債券顯然不會有人想要持有他,因此,在發行之後希臘Drachma就會大幅度貶值. 也就是所有持有人拋售這項金融資產. Drachma對應歐元的匯率一直走跌.

相信貶值促進貿易的人會說, Drachma大幅貶值之後,(單考量一組貨幣pair之下)使用歐元的人就會發現以Drachma計價的所有東西變便宜了. 其他歐盟區的人願意把他們手中持有的歐元,換成Drachma, 購買希臘的商品與勞務.

希臘就會因為貶值而讓整個國家的商品服務更適合外銷,然後慢慢的賺回他們欠給全世界的人的債務, Voila, 貶值就像萬靈丹一樣,直接解決了希臘的國家問題.....

有這麼容易嗎?

當時授課的教授是這麼說的:
" 希臘(目前)並沒有任何的天然資源,也沒有強勁的產業支撐, 如果希臘退出歐元第一個得面對的問題就是惡性通貨膨脹.

大家不願意持有Drachma的原因很簡單,因為Drachma根本沒有基本信用支持, 沒有產業,沒有外匯存底,除了國債沒有任何東西. 因此Drachma馬上會被拋售, 價值大幅縮減. 也就是Drachma發行之後, 馬上就會有1後面有無數個0的鈔票問世.

因而國家所有的經濟生產單位沒有辦法購買任何的生產資源,最後面對的問題是比德法現階段支持希臘繼續存活在歐元區內更加嚴重,所以,我們並無法讓希臘離開歐元區"

換句話說, 這項金融商品會完全失去他的流通性,沒有人願意持有, 結果讓這項金融資產徹底失去任何實質商品交換能力.

所以重點是: 到底持有這個國家的債權有沒有未來購買力? 這成為持有一項貨幣的考量. 換句話說,你是在持有一項金融資產,(比如說買入一檔股票), 你總不希望這張股票明天就不值錢了....

央行印鈔在貶值? 不, 是在於提升國內貨幣流動性:
那麼為什麼各國央行想要印鈔票, 不就是要貶值促進出口嗎? 那倒不盡然

目前各國央行看到的貶值計劃,大部分應該是伴隨著資產購入計畫,也就是各國政府發行公債,由該國央行印鈔票購入. 而購入的公債有可能是市場上已經流通的,那麼印出的鈔票就是交給投資人,或者是各國政府新發行的, 也就是印出的鈔票交給政府.

以投資人的角度來看: 如果鈔票,這種極短期的債權形式有持有的意義: 舉例來說: 可以是將債券套換成現金然後轉換成投資以該貨幣計價的其他商品(e.g.賣出公債,換入現金,再轉投資股票市場), 那麼他們就會願意將手邊的公債換出.

以政府的角度來看: 如果他們發行新的公債可以有更好的國內建設投資計畫, 讓停滯或者是衰退的經濟活動重新復甦,那們他們願意透過發行新公債的方式來擴大建設. 這是凱因斯或者是新凱因斯學派的政府介入經濟操作.

不管是政府或者是投資人,換得的具有高流動性的現金都會優先考量以該幣別計價的投資計畫,這就是為什麼這樣可以提升該國通貨的流動性: 注入更多的現金到實體生產部門.

貶值,就是一個貨幣的價值相對於他國貨幣價值減損,印了這麼多鈔票,該國貨幣供給大增,那麼貨幣價格降低也是正常的供需反映. 貶值是這項政策造成的結果,而不是目標: 主要的目標是對於已經停滯的經濟活動注入可以利用的資金.

這方法可不可行? 在學界還是可以探討的方向.

自由市場學派通常不太相信印鈔票給政府會做些甚麼好事, 把錢浪費掉了然後可能還只是把債留子孫而已, 通常不太鼓勵這樣的方法來操作. 投資機會並不會因為你把錢印出來就出現. 所以本來就缺乏投資機會的經濟體並不會因為這樣增加投資機會. 這樣的想法對在於印鈔票行為只能採取片面的支持,也就是銀行體系已經非常缺乏現金的狀況下,危急整體經濟發展. 然而,除了這種急迫的狀態, 我們並不鼓勵央行刻意印鈔.

然而,會有其他的學派認為, 因為投資的機會成本(不投資風險性計畫而買入相對安全的公債)降低了, 如果放在公債只能賺取1%的利息,那麼我們不如把公債賣回給央行,取得資金試著投資看看. 很多本來不可行的投資計畫會重新被考量, 對於促進國內生產是有意義的. 再加上政府帶頭花錢會有對經濟成長有正面效果.所以這樣的方法不失為可行方案.

目前以歐盟來看,主要是偏向維持提供金融業流動性的公債購買計畫,讓國債問題不要延燒到金融體系來. 以美國來看,一方面是維持提供金融業流動性, 另外一方面聯邦政府也正準備一系列的開支計畫. 不過以現在美國的赤字規模來看,要走向第二點並不容易,所以歐盟和美國在印鈔票的政策目標應該還是偏向自由市場學派方向前進.

但不管怎麼看,我都不認為印鈔票是為了主動讓貨幣貶值而啟動所謂貨幣戰爭.

日元: 貶值救經濟是否可行?
日本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國家, 他們並不像歐美一樣有長久自由市場的產業發展,過去仰賴出口的狀況下,日圓在日本經濟成長的早期是相當便宜的. 然而在賺取大量外匯之後,日本國內的缺乏更多投資機會的狀況下,大筆資金轉入房地產. 泡沫化的結果,日本經濟就走到現在這樣的狀態.

日圓走強在近年來有很多因素, 這篇文章把日元走勢的歷史 做了一個滿有意思的回顧. 其中包含了carry trade, 還有個很有趣的 "渡邊媽媽"(Mrs. Wanatabe)現象: 也就是日本家庭主婦因為不知道要把家計的儲蓄放哪兒,所以會將日幣換成外國貨幣,然後投資在外國的金融資產上. 在日圓強勢的時候, 可以轉換到更多的外幣, 帶來較好的報酬.

那麼日圓貶值到底會對於日本經濟會有怎麼樣的影響? 不管是外國媒體或者是日本本地媒體都有相對的報導. 華爾街日報用公司盈餘的角度來分析,而讀賣新聞從通貨膨脹從通貨膨脹的角度來看.各有探討的意義.

我個人不認為對於日本的進出口貿易跟產業結構會出現甚麼重大的轉變. 至少對於大公司來說,或多或少都有能力進行外匯避險, 衝擊大小就看各公司內部人員對於外匯的預測能力如何. 而華爾街日報的報導也寫到了一個重點, 當日本公司在日圓強勢時早就大舉向外投資, 他們的外匯風險不見得是日圓對美金的匯率,而是第三地(投資地)當地貨幣與美金的關係. 這些東西已經跳脫日圓升貶值衝擊的範圍.

比較有意思的討論反而應該著重在對於日本的中小企業以及個人的衝擊.

中小企業對於外匯避險, 一來經驗較為缺乏,二來資源也不足. 如果是經營進出口相關的中小企業,在這波日圓升貶值的狀況下應該會廣受影響. 然而,影響層面也端賴他們產業屬性決定, 大致上還是可以吻合 "貶值有利出口商, 升值有利進口商"的角度思考.

然而在個人消費上的影響就有意思了: 渡邊媽媽們的資金可說是相當龐大,日圓貶值會不會讓他們贖回在外投資而促進在日本的消費, 這是一個接下來要觀察的重點. 此外,貶值會影響日本人對於未來通貨膨脹的預期, 如果日本消費者們意識到政府或者是央行所釋出的訊息,理解持有手中的日幣長期購買力會因為通膨而減損,而促進消費. 這樣才是日本政府所希望看到的結果. 而政府是否要帶頭做這個消費者的角色, 端看日本政府是否能夠提出有效率的開支方案,而不是只是隨意花錢.

從日本的討論來看, 印鈔票的目的是提高國內消費者對於未來通貨膨脹的預期,也不必然跟甚麼貨幣戰爭有關係.

所以,貨幣戰爭是真的存在嗎? 我個人還是保持著很懷疑的態度, 世界各國的央行最重要的三件事: 在獨立性控制通膨並且當作最終借款人的金融業堡壘. 而亞洲央行多半還額外肩負維持匯率在一定區間穩定. 如果這些概念都還能夠適用, 我們何必刻意相信有甚麼烽火硝煙的貨幣戰爭開打呢?

附註: 對於台灣的影響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對於台灣的影響: 這則外交部的網站報導引述了央行的報告, 內容相當有趣. 我把討論限制在貿易關係上.

基本上台灣跟日本的產業鏈關係,重疊的部分並不是特別多, 而主要日本是我們一些關鍵原物料的生產國. 因此,對於台灣產業的生產要素來說, 日圓貶值, 可以對這些產業的進貨壓力有緩解的功效. 這些台灣產業通常是製造導向, 而能夠壓低原料價格也使他們的成品在出口時價格更有競爭力, 因此, 日圓貶值對台灣並不是壞事.

(台灣開始有新聞要日本進口入台灣的消費品降價的新聞了...)

至於台幣對美元的匯率,是否會跟著日圓對美元的匯率貶值幅度跟貶, 這應該是另外一個大家很在意的問題. 然而,這篇文章的重點是探討日圓貶值的起始點: 資產購入計畫, 而非公開市場操作以及貿易關係對於匯率的效果. 那得要另開一篇文章來討論了.

附註: 文末付上最近一個月,美金相對日元, 韓元與新台幣走勢
誰說大家在競貶? 怎麼覺得是日本自己玩自己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假想情境:Omicron已在歐洲 (?)

  這是荷蘭疫情開始後,病房住院狀態:從這樣的變化,有沒有新型變體已經在歐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