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Monday, August 3, 2020

疫情前就要做,疫情觸發加速,接下來還有利可圖嗎?由腳踏車產業來看





















在疫情開始之時,我自身再稍微回顧一下低地國本地的腳踏車產業。這兩天華爾街日報恰巧在中小企業的系列報導中,談到了自行車鋪的一些狀況。

把這兩件事情結合起來,是個有意思的閱讀。

這篇文章有引述一些其他媒體的相關報導,我都會付上連結。
1.)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內容都是訂閱限定就是。
2.) Bloomberg的報導,內容是每月限定免費文章,應該是看得到的。
3.) 其他腳踏車族群的網站報導,免費閱讀。
4.) 上面這篇文字,可以從Accell Group合作廠商,Rein4ed官網閱讀。

Accell Group是阿姆斯特丹證交所上市,ASCX指數成分股。本篇文章主要探討腳踏車產業供應鏈,並不對投資與否做出建議。請讀者自行判斷。


關於報導:腳踏車架原材料,碳纖車框
我們先來看一下上面圖片這則報導。

報導時間是今年年初的Jan. 16,我們可以合理推測,雙方的協商,確定公布,有一定的作業時間。也就是說,這個決定並非是疫情帶來的結果。

我在報導文字中間框出的,是他們"公開"表示的著眼點:logistic and sustainability advantage。進一步提到,將產線拉回歐洲帶來的供應鏈彈性與效率。這年頭在歐洲著重永續性跟減少碳排放的概念下,多少會提到永續性。

稍微對永續性理解的讀者,會讀過全球運輸鍊的碳排放,佔整體碳排放的比率並不低。

WSJ提到的狀況:腳踏車道,腳踏車的使用率
華爾街日報在這段期間,多會提到一些疫情帶來社會改變的報導。這則,是關於腳踏車道。
Corona Virus Accelerates Plans to Put Urban Commuters on Bicycles (Jul. 31, 2020)
這則報導,開頭提到巴黎腳踏車道的工程,提到紐約使用腳踏車通勤族的報導,以及其他兩個城市:義大利米蘭,哥倫比亞波哥大,對於腳踏車到目前的規劃。

巴黎腳踏車道的工程,在"時間"上,雖然跟疫情一致。然而,公共工程本身需要政府的一些前置文書跟預算編列作業。

我對於法國的行政體系詳細操作沒有特殊的了解,我只能用一般對於政府作業的推測,認為這項工程早在疫情前就決定要推動了。

換句話說:我不認為腳踏車道的工程,跟疫情有直接的關係。不過,疫情的進展,會讓腳踏車道的工程,以及民眾對於腳踏車道的接受與支持程度,會有帶來正面的反應。

另外一則WSJ:中小企業腳踏車店鋪主的心聲
整體產業鍊看起來,前景相當promising,真的是如此嗎?實地面對腳踏車通勤族的店家,卻有較為悲觀的看法。
Pandemic's Cruel Joke on a Small Business: A busy Bike Shop has no Bikes to Sell (Jul. 31, 2020) 
這家位於底特律的腳踏車店鋪主,用這句話來形容目前他的店舖的狀況。
“Right now, sure, there’s a boom in this industry, but it’s almost like a fake boom, and I can’t plan on that continuing,” 
"現在,的確,這個產業相當蓬勃,但這根本是假榮景。我無法(在這個基礎下)做出繼續的計畫。"
為什麼?有幾個面向來看,跟就是開頭提到的供應鏈,大概都脫不了關係。

首先,通勤/使用腳踏車的人變多了,車子壞掉的機會也變高。所以,維修客的確增加。

在業主的角度來說,維修的利潤並不高,再加上疫情的關係,整體獲利結構改變不少。

維修需要人力,每位人手每天能服務的客戶是固定的。因此,維修客增加,人力成本大概也會等比率增加。而維修人力需要略帶一些技術,如果付太低的薪水,人是留不住的。

維修需要零件,這就是最大的問題:零件產地多半來自中國/亞洲,來源也同樣稀缺:基本上就是得全球搶貨。

整車/新車銷售,是這樣的商店的主要獲利來源。然而,目前全球都處於幾乎沒有存貨的狀況。先從北美來看,科羅拉多州的報導(Jul. 21, 2020),當地業主提到,要新車,就得等到2021年。

以"全球"產業鍊來看,Bike Retailer (Jul. 28, 2020) 報導了Shimano上半年的狀況,因為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工廠暫時性關閉,讓整體營收下修。從Bloomberg(May 27, 2020),訪問Yozo Shimano的內容,的確,他們看到全球對於腳踏車的強勁需求,但工廠的狀況,他提到,島野會藉此機會,"重新審視自身的供應鏈"。

我們再把眼光拉回小店主:維修單利潤雖然不好,但也顯然增加了不少生意,為什麼他會說很難繼續下去?

天氣!

他提到湖區的冬天,會讓腳踏車人銳減,想要買腳踏車/維修的人,絕對會大幅減少。如果沒有在夏天累積足夠的利潤,冬天是很難生存的。現在的狀況,變忙了,利潤沒有增加,他不知道要如何度過冬天。

回到標題:疫情前就要做,疫情後觸發加速
Accell Group跟Rein4ced的合作,已有相當時間。他們要把產線搬回歐洲,用歐洲的自動化產線生產較為高價的車框,在經濟成本與利潤上評估合理,才著手進行。

疫情出現後,理由更明確。

巴黎打造腳踏車道,在減碳的目標下推動。

疫情開始,使用率可望大幅增加。理由更明確。

Shimano的產線遍佈亞洲,在全球腳特車熱下應該賺得到錢。然而疫情狀況下,工廠也得關閉。本來在貿易不確定時期,就有聽到重新審視供應鏈的呼聲,也來到的腳踏車零件產業。

疫情出現,理由更明確。。

我們從腳踏車業來切入,可以看到疫情加速產業的轉變的狀況。這在其他產業,如:遠端工作,視訊會議,線上商業活動,都有類似的情形。這些都不是新想法,但是因為疫情環境而重新受到重視。

然而,"受到重視" "實際獲益",還是有點距離的,閱讀的趣味就在此:看看想法與現實的gap有多大。

從營收數字來說,島野的腳踏車部門在上半年,受限於工廠狀況並沒有賺錢。下半年是否能夠增加獲益?北美歐洲會有天氣限制,南美/南半球疫情仍不見減緩。實際上用到腳踏車機會的多寡,該怎麼推估?此外,工廠是否要轉移,轉移後是否會讓出貨順暢?

這些都是我們可以試著探詢答案。

以個人開啟店鋪來說:北美在地的腳踏車店鋪業主,在業務型態,零件與人工成本的衝擊狀況下,自身評估認為持續下去相當困難。如果認為這個產業前景看好而要投入,恐怕也不是這麼簡單。

"觸發加溫":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銷量,交易熱度的推動,因此看好這些產業。但"加溫"的,同時也是成本面上的價格上漲:零件,人力,甚至轉移生產基地的成本。

在歷史上任何 "新想法"引進社會時,都曾出現過。疫情環境,僅是觸發方式不同而已。而 "經濟"的角度來看,最終都得回歸到成本效益的本質。

目前,我個人的看法是:腳踏車的普及性,會因為疫情的觸發,增加使用的人口跟銷售。腳踏車相關業者,要如何從中獲益,就是對於每家公司供應鏈管理跟生產基地配置的挑戰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假想情境:Omicron已在歐洲 (?)

  這是荷蘭疫情開始後,病房住院狀態:從這樣的變化,有沒有新型變體已經在歐陸的可能?